大连医周医事丨北京、武汉两地开放预约新冠疫

2020-10-22 04: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医周医事丨北京、武汉两地开放预约新冠疫苗接种;强生新冠疫苗研究暂停,因发现“无法解释的疾病”;研究发现一种罕见的痴呆症基因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医疗政策与医声医事

1. 青岛暂无新增阳性病例,北京启动青岛进京管控措施

据悉,截至10月14日,青岛已采样超750万份,没有发现新的阳性样本。为严密防范疫情输入风险,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已启动青岛方向人员进京的必要管控措施,提示目前在青岛人员近期非必要不进京。对于确需进京的,须持抵京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抵京后严格落实社区防控规定。

来源: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2. 医保局回应:明显超出承受能力,新冠疫苗不纳入医保全额报销

 10月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354号建议的答复》,针对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将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纳入医保全额报销」的建议,作出答复称,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人数众多,所需费用总额高,明显超出医保基金承受能力。


回应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2020年7月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预防性疫苗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故疫苗及接种费用等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应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渠道予以解决。

来源:国家医保局

3. 强生新冠疫苗研究暂停,因发现“无法解释的疾病”

 由于一名研究参与者出现“无法解释的疾病”,美国强生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究已经暂停。


一份发送给运行这项包含6万名研究参与者的临床试验的外部研究人员的文件称,研究参与者出现不良反应已满足“暂停规则”,用于招募研究参与者的在线系统已经关闭,负责监督临床试验中患者安全性的数据和安全监测委员会将被召集。强生强调,所谓的不良事件(疾病、事故和其他不良医疗后果)是临床研究的预期部分。

来源:StatNews

4. 医生3年开具脑心通35962盒,非法收受步长制药回扣12.5万

 近日,一则判决书显示,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王某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3年时间开具 “步长” 脑心通胶囊35962盒,非法收受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药品回扣款12.5万元。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步长制药全资子公司。


基于王某自愿认罪认罚,主动上缴全部违法所得,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法院判决,王某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免予刑事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2.5万元,由收取机关上缴国库。

来源:丁香园

5. 北京地铁站再现猝死事件!政协委员:配置AED为啥这么难

9月25日北京地铁站再次发生猝死事件。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发出痛心疑问:“我想问的是,配置AED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北京地铁为什么不去做?!”


据了解,上海已在2015年率先启动AED投放,AED在全国十多个城市正在大规模地配置,北京则还没开始启动投放。在敖虎山看来,公共场所配置AED需加快推进落实。从普及急救常识,到加大AED覆盖力度,再到让公众敢用、会用、善用AED,每个环节都不能缺位。

来源:人民政协网

6. 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在北京、武汉两地开放预约接种

据息,目前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已经在北京和武汉开放预约接种。具体可以通过国药集团官网或扫描国药集团提供的二维码进行预约,预约者在约2周后收到通知,并到指定地点注射。


虽然所有人群都可以进行预约,但是公司会优先选择出国留学生,特别是今年11月至明年1月需出国的留学生进行接种。查询一款 “新冠疫苗接种预约” 的小程序可以看到,目前已有逾7万人进行了接种报名。

来源:科创板日报


医学前沿

1. 意外发现!暴露于电磁场中可以治疗2型糖尿病

近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治疗2型糖尿病的另一种可能——电磁场疗法。来自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将患有2型糖尿病的小鼠暴露在静磁场和静电场中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用一种非侵入性和持续性的方法使长期控制氧化还原信号以治疗2型糖尿病成为可能。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2. 研究发现剖腹产出生的孩子肥胖和过敏的风险更高

在全球范围内,五岁以下儿童的肥胖症和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正呈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些慢性疾病在生命开始的早期就存在着生物学联系,例如,剖宫产后发生食物过敏或肥胖的可能性更大,超重婴儿的过敏风险可能更高。


近日,一项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中国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剖宫产和长时间分娩可能会影响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组成及代谢产物水平,进而导致其儿童时期肥胖和过敏的风险更高。

来源: 生物探索

3. 何志刚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关键作用,有望颠覆脊髓损伤临床治疗

10月7日,美国哈佛医学院何志刚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显示出新生小鼠脊髓的挤压伤可导致无瘢痕的愈合,从而使长突出的轴突穿过病变而生长。新生小鼠中的小胶质细胞减少会破坏此愈合过程,并使轴突的再生停滞,这表明小胶质细胞对于协调损伤反应至关重要。


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功能分析,该研究发现新生儿小胶质细胞是短暂激活的,并且在无瘢痕愈合中至少具有两个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脊髓损伤后新生小鼠几乎完全恢复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并提出了可用于促进成年哺乳动物神经系统无瘢痕愈合的策略。

来源: iNature

4.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可能有两种分型,疾病分别起源于大脑和肠道

近期,神经病学领域知名期刊Brain新发表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指出,帕金森病可能有两种分型,疾病分别起源于大脑和肠道。这一推测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差别很大,也为帕金森病的个体化诊疗指出了方向。


研究通讯作者,奥尔胡斯大学医院PerBorghammer教授表示,“借助先进的扫描技术,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帕金森病可以根据在人体的起源部位而分为两类。对于一部分患者,疾病始于肠道,并从肠道传播到大脑;对于另一部分患者,则始于大脑,并扩散至肠道和其他器官。”研究团队指出,沿着这一思路,我们可以针对两种分型分别探索风险因素和遗传因素,或许能带来不同的创新疗法思路。

来源:医学新视点

5. 喝酒为何会上瘾?酒精会改变脑细胞外空间形状及大脑中递质扩散

酒瘾对个人生活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对酒瘾的具体形成机制作出解释。近日,西班牙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子刊 ScienceAdvances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该研究证明了长期慢性饮酒的人和大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大脑灰质细胞外空间(ECS)的扩散率,进而逐渐增加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浓度,两者协同组合可能是一种新的酒精成瘾机制。

来源:Bio生物世界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