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技术丨直肠里的“瘪气球”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在昨天那个风和日丽的早晨
怀揣秋天第一杯奶茶的迷茫
期盼着中秋国庆长假的遐想
我又开始了为期半天的工作
...
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从而完成肠镜的插迅速入
似乎已经成了日常工作中
没有什么难度的小事一桩
...
当你看见阑尾开口嫣然一笑的时候
其实,这才是肠镜真正开始的地方
...
【以下图片澳华内镜AQ-200主机及附送水治疗肠镜FHD-CL200JI所拍摄】
下面两张图是澳华一键切换的HBE模式
血红色成像强化突出了血管形态
有利于血供丰富病变的识别和检出
切换回白光我们继续退镜观察
注意看上图有个小息肉
我们靠近仔细观察一下
病变边界清晰充血色红
澳华有个CBI一键切换
CBI模式下观察此息肉
表面腺管以及血管规则
诊断应该毫无疑问
顺手把它冷切干掉
整个结肠基本顺利观察完毕
乙状结肠那个小肉肉冷切了
也算有所发现而不虚此行
就在我即将结束大肠之旅的时候
镜头一左拐
看见了一个遗落在角落的“瘪气球”
...
大概人生就是这样
你不知道什么时候
就会与一个惊喜不期而遇
原来李雪琴说的对
“左拐也是一种右拐啊”
...
为了更好的搞清楚这到底是个啥
我决定把降龙十八掌打上一遍
...
降龙十八掌第一式:从远走近,死盯它!
看来这是个软塌塌的病变
表面很光滑,色泽很正常
似乎有个蒂,在右上角?
...
降龙十八掌第二式:水漫金山,淹了它!
病变在水中我们可以利用浮力
让它显示出最原始的样子
如果是实性的息肉
不会有这种类似褶皱的表现
水中这种变形度
说明它是软的~
...
降龙十八掌第三式:电子染色,水中CBI+!
在水中漂浮起来以后
我们可以更好的确认
其蒂部的所在区域
...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明确
病变质软,囊性,表面正常
我们基本可以确立病变蒂部所在
为了观察蒂部与肠壁的关系
我觉得有必要进行倒镜观察
...
降龙十八掌第四式:倒打一耙,倒镜观察!
通过倒镜我们观察到了
正镜无法观察的病变背侧
以及蒂部与肠壁的位置关系
值得注意的一点
蒂部有一圈一圈
那年轮的感觉
...
对于白光无法发现的细节
我们再次一键切换一下CBI
看看有没有遗漏什么
...
降龙十八掌第五式:搂草打兔,倒镜CBI+!
似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发现
...
那我们正镜子下再对照一下
一番折腾之后病变的形态
是否有所变化
...
病变还是那个它
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
它似乎很疲惫了
脸上多了些皱纹
...
看起来就像是个
泄了气的“瘪气球”
如何能让它重新荣光华发呢?
美女们抗衰老会打玻尿酸
我们可以给它打点水试试吧
...
降龙十八掌第六式:重返青春,黏膜下注射!
“瘪气球”终于被吹起来了
...
但随着肠壁黏膜下液体的吸收
病变形态上还是有一些变化
...
肠壁的黏膜下液体很快被吸收了
但是病变内的液体似乎吸收很慢
我的妈呀
“玻尿酸”起效了!
这是要重回青春呀~
...
这时候我们来看一下表面的腺管吧
因为我觉得吧
腺管
永远是结肠病变的命脉所在!
...
降龙十八掌第七式:重中之重,色素染色!
色素染色后我们能清楚的看到
表面腺管是I型的小PP
至此我们总结一下
这个病变的特点是
(来跟我们念这首三字经)
...
隆起型
软塌塌
有个蒂
头很大
根基处
圈圈画
小 PP
很光滑
给点水
撑圆啦
...
答案呼之欲出了吧
...
作者:扫地僧一听 来源:扫地僧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