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丨医院科室主任因论文造假被解聘;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地图发布;张文宏称“新冠疫情曙光乍现”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医疗政策与医声医事
1. 张文宏首次改口:新冠疫情防治出现曙光!
在过去的抗疫时间里,张文宏医生曾经多次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的肆虐,我们全人类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准备。在讲述国内疫情情况的时候,张文宏医生也一再强调,提醒大家做好秋冬季节新冠肺炎卷土重来的准备。9月17日,张文宏医生首次改口,在其微博上发文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出现转机了,“曙光乍现”。
张文宏表示:近日,世界疫情看似无边蔓延,峰值至今未至,其实曙光已现。如果你相信张文宏医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相信他的人品。那么,来,吃了张文宏医生给出的这颗“定心丸”。我们可以稍稍松口气了。
来源:江淮医学
2. 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针对孕产妇,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或社工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3. 科技部查处一批论文造假案,有医院科室主任被解聘
科技部网站16日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九起违规案件处理结果。论文造假、触目惊心!对于案件涉及的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相关线索,科技部将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
其中,关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X购买论文问题”查处结果为,南京医科大学对王X予以解聘,免去其肾内科主任,撤销其肾内科党支部书记,追回引进人才经费,取消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格5年。
来源:澎湃新闻
4. 中疾控发布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地图,推进精准治疗
由于对一线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没有耐药性检测数据支持等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成功率低,为推进我国幽门螺杆菌精准治疗,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9月12日发布了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地图。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项目总体负责人张建中研究员介绍,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地图将动态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敏感谱及变化情况,有效提升人群治疗的根除率并显著减少因抗生素滥用所造成的耐药问题。
来源:新华社
5. 中疾控紧急发文: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已到,3类人优先
2020年逢特殊时期,接种流感疫苗变得更为重要。9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发布特急文件《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指南》)。
《指南》指出,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流感和新冠肺炎症状相似,普通人难以辨别,去医院诊治又存在交叉风险,因此今年秋冬及早预防流感发生变得异常重要。《指南》推荐医务人员、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等)为优先接种人群。
来源:掌上医讯
6. 李红良被武大免职,辞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曾被饶毅质疑造假
据媒体报道,此前曾被质疑学术不端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和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主动辞任基础医学院院长一职。此前,李红良曾因学术造假风波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根据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披露的信息,李红良自2015年起在武汉大学任职,历任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A3实验室主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并于2017年开始担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来源:腾讯网
医学前沿
1. Cell:李兰娟/李赛首次解析新冠病毒完整分子结构
2020年9月14日,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清华大学生科院李赛研究员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非常详细地描绘了新冠病毒的完整结构,揭示了新冠病毒是如何在直径仅80nm的内腔中堆积30kb长的RNA基因组。
该研究还构建了迄今为止新冠病毒最大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cryo-ET)数据集。也为将来的完整病毒分子动力学模拟、3D打印,以及教育或公共媒体提供了全新的模型。
来源:Bio生物世界
2. 湿疹治疗的曙光!美国科学家用益生菌疗法改善儿童湿疹
9月10日凌晨,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由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旨在改变皮肤微生物组的实验性治疗方法,可以安全地降低湿疹的严重程度,减少了类固醇的使用,提高了3岁以上儿童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治疗停止后,这些改善持续了长达8个月。
福奇博士说:“湿疹会让孩子们发痒、疼痛并分散注意力,对整个家庭来说也是非常有影响的。早期的发现已表明,R.黏膜疗法可以帮助一些儿童减轻湿疹症状和日常护理负担。”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3. 食用橄榄油、坚果和鱼类,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恢复稳态和再生
近日,来自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和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与低脂饮食相比,地中海饮食(食用橄榄油、坚果和鱼类等)能更好地调节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的恢复和稳态平衡,增强再生内皮细胞的能力,进而可能会改善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
研究人员发现,地中海饮食干预后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更高,而空腹血糖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与基线期相比,地中海饮食组患者的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均增加,同时也显著高于低脂饮食组患者 。
来源:生物探索
4. 显著改善动脉硬化,研究揭秘高纯度鱼油成分药物“护心”机制
近日,EVAPORATE研究最终结果正式公布,通过动脉斑块改善的有力证据支持了Vascepa的心血管益处。研究结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20年会和ESC期刊《欧洲心脏杂志》同步发表。哈佛大学Christopher Cannon教授点评表示,这项试验结果提供了“动脉斑块特征的重要机制数据”。此前,Vascepa降低心血管风险的药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鱼油成分药物Vascepa是源于天然鱼油成分ω-3脂肪酸,先后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来源:医学新视点
5. 与衰老和疾病相关的“端粒长度”研究获重大突破
端粒已被认为是人类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9月11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对近1000名遗体捐赠者的25种不同人体组织的端粒长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全血端粒长度可以作为其他组织中端粒长度的替代物。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已有的端粒长度与衰老和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正常衰老与端粒缩短有关,而端粒缩短与死亡率和与年龄相关疾病有关。但端粒缩短、衰老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厘清,部分原因是科学家们还没能完全了解端粒在不同组织类型之间的变化差异。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