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丨国自然会评时间表流出,医学部9月中旬开始会评;张文宏、张定宇、陶勇等全国80位医师获中国医师奖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医疗政策与医生医事
1. 张文宏、张定宇、陶勇等全国80位医师获中国医师奖
据中国医师协会官网消息,8月19日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名单公布,全国共有80位医师入选。获奖名单中包括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等知名专家,也有来自湖北、云南、西藏等省区卫生院的基层医务工作者。
其中,获奖者当中王行环、李艳、李树生、张定宇、金阳、官旭华、赵建平、潘铁军等8位均为在汉医疗机构的医师,这是中国医师奖自2003年设立以来,在武汉医师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官网
2. 国自然会评时间表流出,医学部9月中旬开始会评
今年国自然由于疫情原因进度普遍推迟。根据流出的会评时间表来看,数理、地球、信息、管理学部已经完成评审,生命科学部的面上和青年项目还在评审中。而医学学部由于受疫情影响最大,标书也交得晚,今年面上青年项目要到9月13日才开始会评。会评结束后,国自然基金委也会公布评审专家名单。
来源:科奖中心
3. 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公布
8月21日,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与2019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公布。2019年度中国医院STEM发布覆盖了全国1633家医院,涵盖了综合和31个学科前100位医院排名(不包括军队医院)。在学科上,今年增加了麻醉学和重症医学。
综合排名前10位的医院分别是:(排名自上而下)
4. 2020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发布,新增新冠肺炎治疗用药
8月17日晚,国家医保局官网挂出《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的公告,意味着医保目录调整开始正式启动,包括新冠肺炎呼吸系统治疗药品等7种类型的药品有机会纳入目录范围。
据调整方案显示,有7种类型的药品有机会纳入目录范围,包括新冠肺炎呼吸系统治疗药品、685基药、第二批集采中选品种以及已经进入5省及以上数量的原省增补品种等七种情况,其中,独家药品的认定,以2020年8月17日为准。
来源:健康时报
5. 国产新冠疫苗预计12月底上市,两针不到一千元
日前,国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表示,国际临床三期试验结束后,灭活疫苗就可以进入审批环节,预计今年12月底能够上市。预计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1.2亿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1亿剂。刘敬桢称,“灭活疫苗上市后,价格不会很高,预计几百块钱一针。如果打两针的话,价格应在1000块钱以内。”
来源:光明日报
6. 国家将彻查医疗贪腐:有院长收了100套房,贪污1个多亿
8月4日,中纪委国家监委官网发表《重点领域正风反腐观察,深挖彻查医疗腐败》一文,文中称,今年上半年披露的医疗领域腐败案件中,收取药品耗材回扣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涉案金额居高不下,腐败利益链条环环相扣。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肃查处药品耗材采购中索贿受贿行为,重点治理收受红包和吃回扣、违规非法接受捐赠等问题。据媒体报道,有的院长甚至收受贿赂100套房、100个车位,贪污1个多亿,医疗贪腐触目惊心!
来源:健康时报
医学前沿
1. 突破!华中科技大学潘安等团队首次系统公布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情况
8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潘安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杨晓明JAMA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对2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中期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其次是发烧,轻度自限。 没有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所有仅接受明矾的组中均未检测到抗体反应。总之,灭活的COVID-19疫苗的1期和2期试验的中期报告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具有免疫原性。疗效和长期不良事件评估将需要3期试验。
2. 菅凤增团队成功诱导出国际上首个可逆性脊髓空洞动物模型
经过2年多探索,数次修改实验方案,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研究。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菅凤增教授团队成功诱发出国际上首个可逆性脊髓空洞动物模型。文章发表在会刊Fluidsand Barriers of the CNS上。
该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好、同质性高且贴合临床的优点,为研究空洞引起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据悉,该模型建立方法已提交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来源:宣武神经脊柱资讯
3. Science重磅发现!3种肠道菌“点亮”4种癌症免疫治疗
8月14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哪些肠道细菌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对抗癌症,以及它们是如何做到的。
研究表明,将免疫治疗与特定微生物相结合,可以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诸如黑色素瘤、膀胱癌和结肠直肠癌细胞的能力。在无菌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特殊的细菌(假长双歧杆菌、约氏乳杆菌和欧陆森氏菌)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起引入小鼠体内。结果显示,它们在4种小鼠癌症模型中显著增强了免疫治疗的效力。
4. 造福关节炎患者,斯坦福团队获得革命性突破,实现关节软骨再生
8月18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项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论文表明,衰老与小鼠和人类关节炎中骨骼干细胞的进行性丧失和软骨再生减少有关。同时,他们发现了一种在小鼠与人体组织中再生关节软骨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未来有一天,人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在关节软骨严重退化前使其恢复活力,从而避免患上关节炎。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5. “神药”阿司匹林会加速晚期癌症患者进展,增加死亡风险
近年来,阿司匹林被发现在多种疾病中有效,甚至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用。早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患胃癌、肝癌、食管癌、头颈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癌症的风险,可以作为癌症的辅助治疗药物。然而,最近的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患有晚期癌症的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其疾病进展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这项研究是由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明尼苏达州伯曼中心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的,在8月11日发表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
来源:转化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