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病例|炎症性肠病伴感染迹象患者一例

2020-12-12 05: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病例|炎症性肠病伴感染迹象患者一例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患者为30岁男子,由诊所转至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有败血症临床症状、血红蛋白初始值为3.7g/dl,该患者描述否认有出血史,但存在严重腹泻以及体重减轻和发烧症状。


经过临床检查,患者弥漫性网状皮肤出血(图A),坏死性皮肤病变(图B,C)和圆形红斑非常明显,因此给人外观蓬乱的印象。此外,患者左小腿肿胀且具有明显的鼻中隔穿孔症状。该患者曾在两年前由于相同的症状住院接受治疗,并在几周内体重减轻了30 kg,当时诊断为克罗恩病并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此后未进行任何随访。




图A


图B


图C


其余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增多(白细胞,15.6×10?/L,参考3.8~1.0×10?/ L),C反应蛋白为123mg/L(参考,<5mg/L),降钙素为1.3μg/L(参考,< 0.005μg/L),乳酸脱氢酶为306U/L(参考值87~241U/L),并且存在铁、叶酸缺乏症。尿液和粪便样本以及血液培养物无显著变化。


胸部X光检查中,可以看到右下叶圆形病灶及右上肺小斑点阴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有弥漫性肝肿块,腹腔内有广泛的淋巴结肿大(图D),因此在疑似肝脓肿的情况下开始抗生素治疗(头孢曲松+甲硝唑)。胃镜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发现了鹅口疮,多发性胃十二指肠息肉和胰腺炎引起的食管炎(图E)。超声检查显示左腿深静脉血栓,免疫学检测显示: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p-ANCA)滴度为1:640(参考,<1:20)、蛋白酶3抗体(PR3)为19U/ml(参考,<2U/ml)。皮肤活检显示毛细血管纤维蛋白样坏死伴随C3和IgM的低荧光(图F)。


图D


图E


图F


  本期问题:

患者诊断是什么?


  答案:

肉芽肿性血管炎和胆管癌


坏死性血管炎、鼻中隔穿孔和肺结节与免疫荧光p-ANCA滴度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R3抗体)结果相结合,可明确肉芽肿性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诊断。虽然该病例没有符合GPA诊断标准的直接证据,但临床表现(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鼻、口腔发炎,胸部放射线异常,尿沉渣异常、肉芽肿性炎症表现)和ANCA相关血管炎的证据结合,可以排除大多数其他鉴别诊断。与大多数GPA病例相反,该患者未发现c-ANCA、肾脏或眼部表现,但出现了严重的胰腺炎,因此值得怀疑的是GPA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已有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发病。既往存在克罗恩病患者继发GPA的病例报道,反之亦然,两种疾病均被认为是Th-1介导的肉芽肿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两种疾病同时发病,检测出PR3抗体可能提示更严重的IBD,相应的,血管炎也被解释为IBD的多器官表现。


患者需要免疫抑制疗法治疗GPA,但鉴于可疑肝脓肿存在,应禁用该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决定行超声引导穿刺术,但不幸地同期收到胆管癌的诊断。因此行半肝切除术联合辅助化疗,并且将深静脉血栓归类为副肿瘤性病变。排除感染性病因后行大剂量可的松治疗,使得皮肤症状(图G)和排便频率显著改善。

图G


该患者在结肠镜检查显示出全结肠炎,并且在最初诊断后出现了(非典型)癌症疾病,说明IBD患者监测出PR3抗体可能患有严重的IBD,需要密切监视;同时该类患者外观看起来潦倒、凌乱,可能提示了疾病的严重程度,值得注意。


内容引自:Ruether D F , Menz A ,Manthey C F . A Dishevelled Man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Signs ofInfection[J]. Gastroenterology, 2020.




作者:IBD学术派   来源:IBD学术派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