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E可用于预测克罗恩病肠道狭窄进程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沈祥国 徐灿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以溃疡,狭窄,穿透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肠道狭窄是CD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10%~28%的患者在确诊CD时即伴有肠道狭窄,在5年内这一数字将上升至三分之一,50%的CD患者在经历肠道狭窄诊断的10年内进行手术。小肠磁共振造影(MRE)是一种评价CD及其并发症准确且安全的影像学方法,此前研究表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100%和91%~100%。
研究方法
数据源于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圣文森特医院IBD中心与临床影像学数据库,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136例患者MRE资料计算磁共振活动指数(MaRIA),对MRE诊断为CD狭窄时间超过5年,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的病程、药物治疗反应、CRP、内镜下扩张、住院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盲法分析。主要终点为与MRE特征相关的肠道狭窄手术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患者特征、药物和内镜治疗对狭窄临床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
治疗结局和肠道狭窄手术发生率
在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IQR 2~11个月)后,有63名(46%)患者进行了肠道狭窄手术。在施行了手术的63名患者中,有13人(21%)是在MRE诊断出肠道狭窄后的60天内进行的手术,48人(76%)在12个月以内进行的手术,无手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IQR 26~56个月)。
肠道狭窄手术相关的临床特征
之前进行过肠道切除的患者施行肠道狭窄手术的风险显著更低(OR:0.44,P=0.03),而CRP水平>10 mg/L和MRE后内镜下扩张梗阻无效则提示手术风险显著增加(OR和P值分别为2.71、5.92和0.01、0.044)。
肠道狭窄手术风险增加相关的
MRE特征
狭窄处最大肠壁厚度≥10 mm(OR:2.78,P=0.006)、发生了超过1处肠道狭窄(OR:1.98,P=0.05)、肠道狭窄长度>5 cm(OR:3.26,P=0.001)、近端肠道扩张直径≥30 mm(OR:3.11,P=0.003)、肠道狭窄相关的水肿(OR:3.10,P=0.002)、肠系膜脂肪炎症性改变(OR:3.10,P=0.002)、DWI强度超过淋巴结(OR:2.70,P=0.003)和发生与肠道狭窄相关的肠瘘(OR:3.19,P=0.027)等。
基于MRE特征的多变量逻辑
回归分析和风险分层
近端肠腔直径扩张≥30 mm(OR, 2.98;95% CI, 1.36-6.55),肠道狭窄处肠壁厚度(BWT)≥10 mm(OR,2.42; 95% CI, 1.11-5.27)和肠道狭窄长度>5 cm(OR, 2.56;95% CI,1.21-5.43)为增加手术风险因素的特征。同时具有3项、2项、1项以上影像学特征以及无以上特征的CD患者,手术率分别为81%、55%、35%及17%,具有统计学意义。
解读
由于CD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同时应尽可能降低累计放射性暴露,故小肠磁共振造影(MRE)是影像学复查的首选方案。CD相关狭窄分为炎性狭窄与纤维性狭窄,由于病程漫长反复,在同一患者不同狭窄部位以及同一部位狭窄中,炎性与纤维性狭窄常不同程度的混合共存,难以鉴别。虽然磁化传递成像等新技术提高了纤维性狭窄的鉴别能力,但如何判定短期内手术干预风险则是另一个需要了解的问题。
本研究表明多种MRE特征与手术风险的增加相关,MRE可作为评估短期内狭窄相关手术风险的有效工具。近端肠腔直径扩张≥30 mm,除了狭窄本身,实际上也提示了狭窄近端肠壁承受了较高张力,此部位也是穿孔的高危部位。本文影像学诊断狭窄标准之一是狭窄段较之狭窄近端肠腔减少80%。实际上肠壁纤维化本身并不是手术的直接原因,难以逆转的肠道梗阻才是手术的直接指征。狭窄处肠壁厚度(BWT)≥10 mm实际上是对以上情况的反映。肠道狭窄长度>5 cm,实际上也是内镜狭窄扩张的禁忌,与文中提到的内镜狭窄扩张失败病例手术率更高相符合,此类狭窄更适宜手术处理。
参考文献:
Julien D,Emily K,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 (MRE) for predicting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rohn's disease strictures.[J]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doi: 10.1111/jgh.14908
作者:沈祥国 徐灿 来源:IBD学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