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顶天立地 面向未来"-吴开春教授提出IBD诊

2021-12-17 02: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顶天立地 面向未来"-吴开春教授提出IBD诊疗困境解决之道


2019年10月24~26日在长沙召开的“2019全国IBD学组年会暨亚太消化学会IBD研讨会”,旨在充分展示炎症性肠病(IBD)最新进展,进一步规范我国IBD发展,促进IBD专科医师培养,引导紧跟前沿的创新研究。在本次会议上,我们有幸采访到本次大会的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长吴开春教授,邀请他就目前IBD诊治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及本届IBD学组取得一些成就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IBD发病率逐年升高,

诊治面临多方面困难


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的改变,我国及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IBD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增加速度很快,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医疗资源缺乏


面对越来越多的IBD患者,国内的医生和医疗资源面临很大压力。目前,国内缺乏IBD亚专科临床及病理医师,对于IBD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较少。其中,能够深入了解IBD的疾病发展过程、具备较高诊治水平、经验丰富的内外科初诊医生,尤其对鉴别诊断、治疗、随访、药物副作用监控等能够精准把握并及时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医生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面对IBD的严峻形势,需要更多的IBD专科医生和医务人员参与进来。


2. IBD诊疗水平有待提高


IBD虽然以肠道病变为主,但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IBD诊疗的复杂性远远超出消化系统疾病的范畴,其诊断和治疗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面对这样的疑难、复杂、危重性疾病,需要提高医生的诊治能力和水平,包括医疗器械和设备。同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是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基层医院,在IBD的诊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方面仍然有诸多不足,亟待加强。


3. 基础研究明显滞后


近年来,经过广大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IBD的临床诊疗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相对而言,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滞后于临床诊疗水平。但吴教授也认为,有挑战就有机遇,虽然面临IBD发病率的迅速增长,但这也是研究和探明IBD病因和发病机制最好的时机。因此,面对这样的挑战和要求,要抓住机遇,加强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


面对IBD诊治的困境,吴教授用“顶天立地,面向未来”概括了目前面临难题的解决之道。“顶天”需要我们迅速地与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研究和规范治疗接轨,用这些最规范最前沿的知识将医生武装起来,并抓住机会,做好研究工作。“立地”是要培养广大的医务人员,扩大能够诊治IBD的专业人员规模,规范诊疗水平。“面向未来”需要更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特别是年轻的IBD专家。吴教授说,如果能把这三方面做好,就能应对这些挑战。


二、现有治疗药物缓解率

不高,把握最佳适应证是关键


目前IBD治疗领域发展很快,新兴药物层出不穷,药物研究如火如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药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治疗问题。无论是最好或最新的药物,其总体临床缓解率都不超过50%,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最大获益。这就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把握好这些药物的最佳适应证,究竟是哪些患者适用这些药物,如何在用药早期就将这些人群鉴别出来,而对于那些治疗无效或效果不好的患者,尽早转换药物治疗,这样可能提高药物疗效。另一方面,目前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也不能丢弃,应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剂量,用在合适的患者中,这样才能提高治疗疗效。


三、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开发生物学标志物或为解决之道


IBD个体化治疗尤其重要,其重要性不亚于其对于肿瘤患者的重要性。主要是因为IBD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学说,包括肠道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关键分子等多种类型。所谓个体化治疗,即对于不同患者,首先要识别其和其他患者之间的区别,以及哪些区别与治疗效果有关。而通常所说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鉴别这些区别。如果能够鉴别出生物学标志物,则能区分不同IBD患者,预测和判断其对药物的反应和疗效,有的放矢,最大化地发挥药物疗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这是目前个体化发展的趋势。


关于目前个体化治疗在IBD治疗中面临的困境,吴教授谈到,目前可用于早期检测和识别IBD,包括检测细胞因子、体内药物水平、生物制剂抗抗体水平等的生物学标志物非常有限,价格昂贵,且普及率较低。例如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检测基因多态性,其中有些指标对于中国人并不适用,针对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此外,临床诊断需要将分子标志物、内镜及影像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也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四、增强国际交流,加强

多学科协作,才能面向未来


2019全国IBD学组年会,申请了亚太消化学会的批准和授权,联合举办了亚太消化学会IBD研讨会。同时邀请来自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专家,和国内知名IBD专家,一起研讨关于亚太地区IBD面临的一些挑战。一方面提高了IBD学组年会的层次,使得IBD学组会议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也让更多的国外专家对国内的最新研究和成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种相互交流和促进,能帮助进一步提高国内IBD的诊治水平。吴教授强调,类似这种的会议,今后会更多地举办,使IBD学组能够走出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


本届IBD学组在已有的青年俱乐部基础上,又成立了儿科俱乐部、病理俱乐部和外科俱乐部。在刚刚召开的IBD学组会议上,又首次成立了内镜俱乐部。事实上,这几个方面对于IBD临床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IBD诊断过程中需要病理结果,处理并发症需要外科参与,此外,很多患者都是年轻发病,因此儿科医生的参与也很关键。而内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在病情诊断、预后观察、并发症处理等过程中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诊断过程的细分,我们将更多有所专长的专家集中起来,建立这样的平台,让大家有机会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提高,有助于促进中国IBD的发展。最后,吴教授总结称:“从目前的经验来看,目前已经建立的俱乐部成效显著,他们能够联合起来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共识、指南和意见讨论,建立行业规范,我想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会继续往这方面努力。”

内镜俱乐部

外科俱乐部

儿科俱乐部

青年俱乐部

病理俱乐部


投稿邮箱:DDP@high-med.com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