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华西医学院应届博士发46篇SCI被诟病;法律拟硬性规定医疗人员定期下基层工作
医疗政策
1. 国家卫健委:913家医院即将
开展无痛分娩试点
8月21日,据国家卫健委消息,今年将在全国913家医院开展无痛分娩试点。首批开展无痛分娩试点的医院包括,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实施无痛分娩应由产妇本人自愿同意,由产妇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试点医院建立无痛分娩管理服务团队,加强对麻醉科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的规范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即刻剖宫产、急救复苏”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到2020年,试点医院无痛分娩率达到40%以上。
(来源:央视网)
2. 法律拟硬性规定:医疗卫生人员
应定期下基层及边远地区工作
8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三审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拟作出硬性规定:国家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此前二审后,有常委会组成人员、社会公众提出,草案应进一步增加“强基层”的内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采取定向培养、对口支援、退休返聘等措施,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使医疗卫生人员下得去、留得住。据此,8月22日审议的三审稿增加多个“强基层”规定,包括:国家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国家采取定向免费培养、对口支援、退休返聘等措施,加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国家完善对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政策。
(来源:新京报)
3. 2019版医保目录出炉,重点
监控药品被全部调出
2019年8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常规准入部分的药品名单,目录调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药品目录》分为凡例、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中药饮片五部分。从常规准入的品种看,调整前后药品数量变化不大,但通过动态调整、有进有出,药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次发布的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药品,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含民族药93个);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共纳入892个。从调出的品种看,共调出150个品种,其中约一半是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药品,其余主要是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此前发布重点监控的20个药物品种被全部调出。此外,经过专家评审,确定了128个拟谈判药品,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独家产品。下一步将确认企业的谈判意向后,按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谈判,将谈判成功的纳入目录。
(来源:国家医保局)
4. 六部门:今年底全面消除
乡村医卫机构和人员空白点
为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国家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的标准和要求、主攻方向等提出明确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扶贫办主任何锦国告诉记者,《方案》以县医院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意在全面解决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健康扶贫任务。
(来源:澎湃新闻)
医生医事
1. 温医大附二医院院长连庆泉被开除公职
2019年5月,经浙江省监委指定管辖,温州市监委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连庆泉涉嫌严重违法问题进行监察调查。经查,连庆泉身为领导干部,无视国家公职人员廉政规定,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涉嫌职务犯罪,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温州医科大学决定给予连庆泉开除公职处分。依据《监察法》,温州市监委将连庆泉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提起公诉。调查期间,连庆泉在本人撰写的忏悔书中反思,作为领导干部,法纪意识淡漠,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愧对国家多年的教育和栽培,愧对组织的信任和厚爱,愧对家人,真诚认罪悔罪,愿意接受组织处理。
(来源:掌上温州)
2. 华西医学院2019届博士发46
篇SCI被诟病,本人回应!
近日,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因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都大于20篇,其中荣誉毕业生A(邓博士)发表了SCI论文46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同时,荣誉毕业生B和C也都发表了二三十篇SCI论文。据报道,荣誉毕业生A(邓博士)的这40多篇论文包括:meta-analysis、comments、综述和临床文章。通过查阅发现其发表的论文,多为2~3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检索发现其一篇11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打开全文发现该篇文章实为 letter to editor,SCI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网友争议的点主要也集中于这位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文章质量。面对如此争议,8月20日,邓博士本人也在知乎上对此事进行了回应(如下图)。
(来源:知乎)
3. 听到动车广播需要医生,医护
夫妇扔下9岁儿子赶往救人
8月15日,从上海开往杭州的列车在出发10分钟左右,突然响起乘务长的紧急呼叫广播:11车厢有乘客身体突发状况,需要紧急寻找医务人员。听到广播,坐在14号车厢的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护士董筱,立马拉着丈夫、区中医院医生刘长韦前往11车厢,并将9岁的大儿子留在所在14车厢,抱起小儿子就和丈夫奔向11车厢。来到11号车厢,刘长韦立马进行询问和体格检查,董筱将小儿子交给乘务员后,便和丈夫一起进行救治。了解到该男乘客的病情后,董筱夫妻俩给男乘客喂了温开水和随身携带的药物,并呼叫了120。随后,男乘客症状慢慢好转,但董筱夫妇一直陪在他边上,直到在嘉兴站将他交接给120医生。下火车时,男乘客一直拉着董筱丈夫的手,感谢他们夫妇的救治。
(来源:钱江晚报)
4. 百余名美国科研领军人物反对
限制中美科学交流
美国奥维德治疗公司首席执行官杰里米·莱文8月21日在“自然研究生物工程社区”网站上发表了一份声明,大约150名美国科研领军人物日前联合署名,署名者主要来自美国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和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士,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菲利普·夏普,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建的布罗德研究所创始人、生物学家埃里克·兰德,以及华裔美籍基因编辑科学家张锋等,他们反对美国政府和一些高校近来排挤、打压中国和华裔科学家的行为。署名活动还在进行中。
(来源:新华网)
医疗资讯
1. 官方回应“临汾人民医院拖延
病患病情致死”事件
近日,网络流传“临汾人民医院拖延病患病情致死,殴打家属气焰滔天”的微博,引起广泛关注。8月18日,临汾人民医院官方回应,71岁的患者高某于2019年4月29日入住该院,确诊为贲门腺癌等疾病,后进行手术。5月17日,因病情加重,在远程会诊后经患者家属签字同意转入山大一院治疗。5月28日患者家属来院表示患者已于5月24日去世,家属对于治疗方案有争议,院方开始协商沟通。6月26日省医调委组织专家给出鉴定意见后协商未果。8月5日,家属来院要求见领导,与保安发生冲突,互有受伤,后报警。该院表示从始至终不存在“殴打家属、连拖带打”等行为。该院表示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希望患方通过医调委或者司法程序依法依规解决纠纷,医院全力配合。针对患者家属微博中所反映的“大夫要红包及外出购药”问题,医院责成相关部门进行逐一调查核实后,依规严肃处理。
(来源:临汾市人民医院)
2. 官方回应“28岁女护士命丧
整形手术台”:麻醉师违规执业
8月18日以来,多家媒体报道河南南阳一28岁女护士命丧整形手术台的消息。8月20日,南阳市宛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此事发布情况说明:8月18日晚,宛城区卫健委接到一居民在宛和美容外科诊所接受整形手术时意外身亡的举报后,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同时公安部门已对现场进行查封。经初步调查,宛和美容外科诊所是一家经宛城区卫健委批准的私立医疗机构。参与此次手术的主治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均属于有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但麻醉医师未在该机构注册,属于违规执业。下一步,区卫健委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积极协助家属开展医学鉴定或司法鉴定,依法依规查清事实,严肃处理。
(来源:南阳市宛城区卫健委)
3. 官方回应“医护人员拉客”
事件:已责成尽快改善
此前,网传河南省中医院郑州西区中医院的院领导要求医院职工每人找五个病人来住院,否则扣工资200元,河南电视台记者实地考察后证实,采访过程中受到部分工作人员阻挡。19日,河南省中医院召开媒体通气会称,西区医院原系郑州西区中医院,是独立法人单位,后与河南省中医院合作成医联体。目前已责令其副院长停职。医院工作人员表示,“部分科室部分人员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说明我们医院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通过调查也责成尽快改善。”在河南省中医院发布的情况说明中,该院表示如果郑州西区中医院不全面接受河南省中医院的正规监管,将取消其医联体医院关系。
(来源:澎湃新闻)
医学前沿
1. 全球600多城市空气污染研究:
即使未到警告等级,空气污染也
会提高死亡率
最新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由华人研究者领导的研究中指出,即使空气污染没有达到危害的程度,依然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该研究涉及全国652个城市,汇聚了多项空气污染相关研究的数据。研究者指出,空气中PM10与PM2.5的浓度与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其中主要导致死亡的因素为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据悉, PM 10的浓度每增加10 μg/m3,心血管导致的死亡率会增加0.36%,呼吸系统的死亡率则增加0.47%,而PM 2.5浓度每增加10 μg/m3,则分别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导致的死亡率0.55%和0.74%。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发现,即使接触未到警告等级的PM10与PM2.5,也同样会提高死亡率。
(来源:复旦大学)
2. 中国首只自主培育的克隆猫诞生
日前,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克隆猫诞生。这只猫名为“大蒜”,于今年7月21日经代孕猫自然分娩顺利出生,并经过第三方机构认定为克隆猫,小猫现在健康状况良好。研究团队从2018年8月开始了克隆猫的研发实验,期间用了四只代孕猫,其中一只在胚胎移植66天后顺利分娩。希诺谷生物公司称,目前已经接到七八个克隆猫的商业订单,接下来还将尝试马属动物、信鸽和模式动物(标准化实验动物)等的克隆。
(来源:科技日报)
3. Science重大突破:肠道
细菌竟然可以预防肥胖!
犹他大学健康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肠道中有一种特定的细菌可以防止老鼠变胖,这表明这些细菌也可以控制人类的体重。这种有益的细菌被称为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a),是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肠道内共有数万亿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近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这项研究表明,健康的老鼠体内有大量梭状芽孢杆菌(由20~30种厌氧或需氧的粗大芽孢杆菌组成),但那些免疫系统受损的老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失去这些微生物。即使喂食健康的食物,老鼠也不可避免地会变胖。把这类微生物还给这些动物可以让它们保持苗条。
(来源:细胞)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