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省卫健委回应鼓励患者随手拍举报医生;十二指肠镜可传播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感染;两名80后援藏医生不幸离世
医疗政策
1. 医保局:年底实现心脏支架等
高值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
日前,针对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国家医保局表示,此次综合改革将借鉴 11 城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量换价,招采合一的做法推进改革。按照《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的要求,2019 年底前实现全部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高值医用耗材销售价格按采购价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因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而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财政适当补助、做好同医保支付衔接等方式妥善解决。
(来源:央视网)
2. 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将全面推行
近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的通知》,指出各地应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推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推广医疗收费电子票据。《通知》指出,自发布之日起,启用全国统一的医疗收费票据式样,包括医疗门诊收费票据(电子)式样、医疗住院收费票据(电子)式样、医疗门诊收费票据(机打)式样和医疗住院收费票据(机打)式样。同时,启用全国统一的医疗收费明细(电子)式样,配合电子票据使用。考虑到系统升级改造、票据管理实际情况,设置1年过渡期,在2020年年底前各地原有票据式样和全国统一票据式样并行。
(来源:健康报)
3. 北京鼓励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
诊所可实行自主定价
日前,北京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联合印发《北京市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实施方案》,提出今明两年在本市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经验完善诊所建设与管理政策。方案鼓励在医疗机构执业满五年,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资格的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鼓励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诊所服务价格实行自主定价。各试点区卫生健康委在建设区域医联体过程中,根据诊所意愿,将其纳入医联体建设。方案还支持诊所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不同专科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适宜规模的合伙制医生集团,举办专科医师联合诊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化、集团化诊所,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来源:央广网)
医生医事
1. 中国政府网公示
2019年“最美医生”候选人
8月5日,中国政府网公示了 2019年“最美医生”候选人,其中包括 10名“最美医生”个人和1支“最美医生”团队的先进事迹。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网站截图
此次公示的“最美医生”个人分别为:王荃、王东进、王新华、石学敏、庄仕华、张俊廷、姚玉峰、顾方舟、葛均波、谭晓琴,“最美医生”团队为中国志愿医生团队。
(来源:中国政府网)
2.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志健
接受监察调查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志健涉嫌严重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监察调查。杨志健,男,汉族,1965 年 6 月出生,江苏宝应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87 年 8 月参加工作,现任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曾任宝应县人民医院卫校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
(来源:江苏纪检)
3. 两名80后援藏医生不幸离世
7月30日,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援藏医疗队员赵坚在日喀则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38岁。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儿童医院等组成医疗保障组立即陪同赵坚家属赴藏处理后续工作。赵坚生于1981年,上海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2年11月被聘任为儿科主治医师。赵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仅仅两天之后,在8月2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原风湿免疫血液科副主任周南因车祸离世,终年仅37岁。周南医生出生于1982年12月,2009年从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毕业后,本能留在协和医院呼吸科的她,毅然选择了西藏作为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2014年,她协助建立了全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并担任科副主任,成功创下了西藏多个“第一”。2017年,周南被评为央视年度“最美医生”。截止2018年,周南和团队共接诊6万人次,填补了西藏自治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空白。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新闻中心,新民晚报)
4. 齐齐哈尔一医院院长被拘,
此前管理层争夺控制权
8月9日,一篇名为“请司法机关迅速审查并制止对建华医院执行院长梁喜才违法羁押的声明”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显示,作者是齐齐哈尔建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文中称,2019年6月,建华医院院长梁喜才因职务侵占罪被浙江省诸暨市警方刑事拘留,或与医院管理控制权之争有关。该文指出诸暨警方跨省执法或存不当之处:建华医院所在地、梁喜才本人的户籍所在地以及职务侵占犯罪的行为发生地均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诸暨警方不享有管辖权。8月10日,记者向诸暨市警方了解情况,对方称案件正在调查中,不便接受采访。
(来源:新京报)
医疗资讯
1. 家长携幼儿到医院包扎7小时
无人管,院方:涉事医生已辞退
8月3日晚,吉林榆树李女士的孩子不慎被车碰撞,导致头部、面部和腿部擦伤。孩子奶奶于当日19时30分左右带孩子来到榆树市人民医院就诊,后有医生为孩子做了腿部CT检查。因在外打工,李女士次日凌晨3时许赶到医院。看到孩子身上的伤口没有被处理,因为担心孩子伤口被感染,李女士请求急诊科值班医生为其孩子进行伤口处理。但急诊科医生告知其要去六楼神经外科门诊,因为急诊科「没有纱布和消毒水」,当李女士来到六楼门诊时,又被告知「不接待急诊的」,要去找急诊科。就这样往返奔波3趟都没能为孩子处理伤口。李女士对急诊科值班医生表达了不满,并录制了视频。凌晨4时许,才终于在六楼门诊给孩子完成了伤口处理。
针对此事件,榆树市人民医院院办工作人员称,院方已对该事件做出处理,并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强调服务意识。院方通报称,8月3日晚,该院急诊科及神经外科一疗区对一外伤患者互相推诿6次,引起家属不满,患者家属录制视频并发布网络对医院造成恶劣影响。经调查,首诊医生未执行首诊负责制,并有医生在后夜值班时离岗,研究决定,对几名涉事医生分别处以辞退、罚款及通报批评等处罚。
(来源:澎湃新闻)
2. 鼓励患者随手拍举报医生,
山西卫健委:“随手拍”不是随便拍
7月25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开展医疗卫生行业医德医风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到鼓励采取“随手拍、及时拍”等举报投诉方式,自觉接受就医患者、社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该通知发布后,网友纷纷站台医生,质疑《通知》中监督行为的合理性。
“我们鼓励‘随手拍’不是说医生看病的时候你可以随便拍。”对于网友讨论通过“随手拍,及时拍”的监督行为,是否会增加医患关系冲突等问题,山西省卫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随手拍、及时拍’监督的是医务人员是否违背职业道德准则,违反诊疗服务规范,违反医疗核心制度等行为。”但如何对就诊人员的监督行为进行规范化引导,山西卫健委工作人员并未做具体回应。
(来源:大众网)
3. 医院调查“老人住院5小时等不
来医生致死亡”事件
2019年6月16日晚,80岁的沈玲因发烧住进南京市中心医院。经过3天治疗,沈玲的病情有了好转。但6月22日上午9时许,沈玲开始感到不舒服,当时家属就开始寻求医生帮忙,可医生办公室没人。直至14时许,值班医生陈某才来到病房查看病人沈玲的病情,但沈玲已无应答。16点50左右,医院宣布沈玲死亡。沈玲的家属认为,沈玲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需要医生帮忙时,却找不到医生,对其意外死亡,医院应负起责任来。南京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朱艳春带队和袁小姐的家人进行沟通协商,朱艳春及工作人员承认“错在医生,我们领导也是有责任的”“我们做得不妥当,我们会严肃处理医生” 。8月5日,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已关注到这一事件。他说“医院在进行处理,也在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待具体结果出来了,再向您反馈。”
(来源:红星新闻)
4. 浙大26岁硕士为学医辞职再高考
终于被医学院录取
26岁的浙大硕士张韫喆参加今年高考并如愿被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录取的消息引起各大媒体平台关注。2011年,张高考只考了585分,无法填报理想的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他最后选择了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并因为学习刻苦被保送至浙江大学药物化学专业读研究生。然而他心中一直都有个学医的梦,他本认为化学系也可以学习用药知识从事相关行业却发现事与愿违。2018年,浙大毕业的他在上海某上市医药公司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在攒够了钱后毅然选择了辞职回到家乡淄博备战高考。最终,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取了511分并如愿被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学专业录取。
(来源:人民日报)
医学前沿
1. 十二指肠镜可传播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感
染,专家建议重新设计或市场撤回
蛇形十二指肠镜被认为是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重要工具,这些光纤设备通过口腔插入小肠上部,被不断重复使用,并且不能用普通的方法进行消毒。在美国和欧洲的医院里,十二指肠镜已经使数百名患者患病,此外,还被证明能够传播几乎无法治愈的抗生素耐药的病原体感染。对此,医学专家敦促美国FDA强制制造商重新设计产品,或者将所有十二指肠镜从市场上撤下。而制造商称,只要卫生机构按照说明清洁和消毒设备 ,十二指肠镜对于患者来说就是安全的,虽然这可能涉及 100 多个步骤,说明中还提到,设备应每年送回制造商进行维修和维护。
(来源:纽约时报)
2. 每天三杯以上咖啡可能诱发偏头痛
根据最新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篇研究结果,每天饮用三杯或更多的含咖啡因饮料可能会提高第二天患偏头痛的风险。来自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调查了98名偶发偏头痛患者的健康记录后,发现饮用过多咖啡因饮料确实提高了第二天偏头痛的几率。参与者通常每月平均经历五次头痛,其中66%的人每天饮用一到两份含咖啡因的饮料,12%的人每天饮用三杯或更多。在数据记录的六周里,参与者平均经历了8.4次头痛。研究发现,含咖啡因饮料对头痛风险的影响仅在当天三次或更多次饮用时明显,并且患有偶发性偏头痛的患者每天饮用一至两种含咖啡因的饮料时患偏头痛的风险会更高。
(来源: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3. 万名急性心衰患者研究发现,
丹参或增加死亡风险!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针对China PEACE回顾性心衰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急性心衰住院患者中,74.7%应用中药,其中83.3%是静脉注射液。 在所有中药中,丹参应用最多,占51.2%,其次是三七(17.1%)、银杏(9.7%)、黄芪(7.4%)、红花(6.3%)。 但是,研究者发现,丹参对急性心衰患者可能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应用丹参的患者发生出血事件和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39%和36%,其中应用丹参≥2天者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在该研究覆盖的全国189家医院中,几乎所有(99.4%)的医院都用中药。不同医院的中药应用率存在差异,最高者与最低者相差3倍以上;合并冠心病、卒中、高血压的患者中,中药应用的可能性最大(OR分别为1.73、1.32、1.21)。
(来源:医学界)
4. 我国少年儿童近视率已超50%
近视年龄越来越小,高度近视越来越多,近视诱因成倍增加……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发病率高、发病年龄早、高度近视比例高成为孩子近视的现状:“小眼镜”超过1亿人,中、小学生近视率分别高达71.6%、36%,高三年级学生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的占比达到21.9%。教育部近期发出倡议,强调减少学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让学生读写时能真正做到“一寸一拳一尺”(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子一拳、书本离眼一尺);有效监控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等。
(来源:新华网)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