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科学家培育出“人猴胚胎”;建设医联体不得变相取消中医院;95岁出诊近40年的“医生奶奶”去世后捐献遗体
医疗政策
1.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简称《方案》)。《方案》指出,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要聚焦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过度使用等重点问题推进改革,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完善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高值医用耗材虚高价格。二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控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使用。三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保障改革落地见效,《方案》强调,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来源:人民日报)
2. 国家药监局:《疫苗管理法》
将落实最严格管理制度
7月30日,国家药监局表示,将于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是我国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将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该法案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国家药监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吴丽雅表示,这是我国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将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该法案明确,疫苗犯罪行为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生产销售假劣疫苗,违反生产、储存、运输相关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等情形的,设置了比一般药品更高的处罚;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依法实行罚款、行政拘留、从业禁止直至终身禁业等。
(来源:央广网)
3. 两部门联合发文:建设医联体
不得变相取消中医医院
7月2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推进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不得变相地取消、合并中医医院,不得改变其功能定位,不得以各种理由在事实上削弱中医医院建设。同时,鼓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整体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所覆盖的患者可自由选择就医,鼓励不同医共体之间共享医学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物流配送等中心,推动资源共享、服务同质、结果互认。
(来源:人民日报)
4. 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短缺药品
分类分级与替代使用技术指南
7 月 25 日,国家卫健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短缺药品分类分级与替代使用技术指南的通知》(简称《通知》)。该《通知》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参照《技术指南》,制订院内短缺药品管理规范,科学评估、合理选择替代药品,保障临床药品供应。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库存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院功能定位,合理设置临床必需急(抢)救药品库存警戒线,及时采购补充,原则上库存不少于 3 个月的用量。
(来源:国家卫健委)
医生医事
1. 95岁出诊近40年的“医生奶奶”去世后捐献遗体
离休后坚持出诊近40年,从医71年,7月26日,陕西95岁的医生吴合去世了。依据老人遗愿,子女已经为她完成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近期,老人的眼角膜将植入第一位受助人眼中,帮助其重见光明。据了解,1979年,55岁的吴合医生退休,但她选择返聘继续服务患者。随着老人身体状况变差,她希望将诊室从医院搬到家中。医院也为其开辟“绿色通道”,患者在医院挂号后,由导诊台指引前往老人在医院家属区的住处进行就诊。开最便宜最有效的药,是她坚持的准则,“不仅要看好病,还要尽量少花钱”是吴合一贯坚持的宗旨。这样的做法显得与同行格格不入,但吴合就这样坚持下来,并取得明显效果。愿我们的医生奶奶一路走好!
(来源:环球网)
2. 49岁女医生生前救人无数,
死后已让3个患者重获新生
7月16日傍晚,海宁市中医院(市肿瘤医院)肛肠科的陈凤兰医生在东方艺墅小区门口过斑马线时,被一辆飞驰而过的电动车撞飞,而在前一天,她刚过完自己的49岁生日。当陈凤兰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急救室时,呼吸已经不很明显了,医生马上插管抢救。但因脑部损伤十分严重,一天后,主治医生临床初步判断陈凤兰脑死亡。家人煎熬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但是,陈凤兰一直没有醒来。而在死后捐献器官也是陈凤兰一直的心愿,8月1日上午11时,进行了器官捐献手术,她的一个肝脏、2颗肾脏、一对眼角膜将会被用来帮助至少5名有需要的患者。
(来源:医生医事)
3. 南京医生跪地抢救日本游客
“爆红”日本网络
连日来,在长城上参与抢救日本游客的南京女医生金蕊在推特上收获无数点赞。周一,人民网日文推特账号发布了现场抢救视频,目前已获得20多万次浏览,近9000次网友互动,不少日本网友在后面跟帖表达谢意。7月27日午后,北京八达岭长城酷热难耐,一名日本女性游客突然昏倒,带家人游玩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金蕊见状,与一名已经出手相救的护士接力为患者做了近40分钟心肺复苏,直至999急救人员赶来。金蕊医生近段时间受单位指派在北京接受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谈起当日救人,她说自己是出于做人本能和医生天职。
(来源:人民网)
医疗资讯
1. 当地部门回应“某小学为一年级
学生体检包皮”:违规开展责令整改
7月30日,有爆料称,新宁县一家医院入校为当地对江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学生集体体检,其中就包括男生包皮检查。有家长质疑 “学校和医院在共谋利益”。7月31日,该校校长回应称,学校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想。当天,湖南省新宁县卫健局医管部门已经派工作人员去涉事医院调查。8月2日,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委宣传部针对此事进行通报,称现代医院私自开展学校学生体检,对江学校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批准,擅自组织学生体检,违反《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已责令整改,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查处,要求全县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对对江学校依规予以严肃查处。
(来源:澎湃新闻)
2. 4家医院医保违规被通报,
北京阳光博爱医院医保暂停6个月
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管理,维护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工作,北京市及各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过专项检查,发现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违反《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及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通报,北京阳光博爱医院因中断执行医保服务协议6个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北方红旗机电有限公司医院被黄牌警示,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被全市通报批评。
(来源:北京晚报 )
3. 吉大一院回应“黑救护车扎堆”:
确实有,正在整治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简称“吉大一院”)外黑救护车扎堆,一些市民被误导,使用了黑救护车,因此支付了高昂的费用。7月30日上午,记者从长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目前正在整治黑救护车现象。同时,吉大一院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医院附近确实有黑救护车的存在,且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粗略估计,该医院周边长期停留的黑救护车有二三十辆。从4月份开始,朝阳区和长春市已就黑救护车现象进行了联合执法,但根除这一问题,需要更有效的整治。
(来源:澎湃新闻)
4.卫健委: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
岁,健康预期寿命仅68.7岁
7月2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就“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在发言中表示,中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两组数据:一是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二是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居民大致有8年多的时间带病生存。这说明我国老年人患病比例高,进入老年后患病时间早,带病时间长,生活质量还不是很高。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医学前沿
1. 高维生素A摄入量可降低皮肤癌风险
7月31日,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皮肤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那些吃少量富含维生素A食物和补充剂的人相比,饮食中含有高水平维生素A的人患第二常见皮肤癌的风险降低了17%。研究小组还发现,大多数维生素A来自参与者的饮食,特别是水果和蔬菜,而不是动物性食品或维生素补充剂。研究人员指出,过多的摄入维生素A,特别是来自补充剂和动物来源的维生素A,会导致恶心、肝毒性、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风险增加,甚至会导致出生缺陷。高水平的植物性维生素A的副作用是最小的。
(来源:JAMA Dermatology)
2. 日本解除禁令,批准首例
人类 - 动物胚胎移植试验
7月26日,据Nature报道,日本干细胞科学家 Hiromitsu Nakauchi 获得政府支持,成为第一位制造含有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并将其移植到替代动物身上的科学家。他计划在老鼠胚胎中培育人类细胞,然后将这些胚胎移植到替代动物身上,最终生产出具有人类细胞器官的动物,这些器官最终可以移植到人类体内。然而,直到3月,日本还明确禁止含有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生长超过14天,或将此类胚胎移植到替代子宫中。此后日本教育和科学部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解除了这一禁令。美国等国家此前已经制造出了人类和动物的混合胚胎,但它从未被使用。尽管美国允许进行此类研究,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已暂停资助此类研究。
(来源:Nature)
3. 科学家培育出“人猴胚胎”,
14天大时被迫中止
据看看新闻网8月3日报道,59岁西班牙科学家卡洛斯曾在2017年成功培养出“人猪胚胎”,如今他与团队再度完成了“人猴胚胎”的实验,而且胚胎已成形随时能诞生,但这项计划在胚胎14天大时被迫中止,因为其他科学家担心,如果最后真的生出了人猴,它们很有可能会产生自我意识,最终导致自我毁灭。即使人猴胚胎的实验已经宣告结束,但卡洛斯仍坚持要继续尝试啮齿动物和人类干细胞结合。“未来也有可能尝试使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胚胎。”并称希望能为心脏、眼睛移植等手术开拓新道路。
(来源:看看新闻网)
4. 针灸治疗被JAMA发文力捧,
却遭美国专家强烈质疑!
近日,《美国医学会内科杂志》发布一篇最新研究称——针灸用于辅助治疗稳定性心绞痛(CAS)的临床试验结果呈阳性!试验在中国5个临床中心进行了为期20周的随机临床试验,随机抽取404名受试者,研究对象年龄在35至80岁之间,患有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平均每月发作13次。结果显示,在16周时疾病相关经络组(两根针被放在特定的穴位上)的每月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即非疾病相关经络组、假针灸组、对照组),从13次/月降至<6次/月。与其他组相比,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美国专家对试验方法结果颇有质疑,认为该研究试验规模较小,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得而知。
(来源:医学界)
关注消化界,每天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