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胰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专家共识(2020版)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1. MDT的宗旨和意义
略(见共识全文)
2. MDT与急危重患者会诊的差异
略(见共识全文)
3. MDT的主要任务
略(见共识全文)
4. MDT开展的必要客观条件
略(见共识全文)
5. MDT的工作流程
略(见共识全文)
6. 胰腺癌MDT应特别关注
(1)现行TNM分期的局限性;
(2)组织细胞学证据的必要性;
(3)MDT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4)参与MDT人员的专业性;
(5)MDT患者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6)MDT医学伦理的重要性。
7. 胰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胰腺癌治疗难度极大,尤其是晚期胰腺癌,多种治疗方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为尽可能寻找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现有治疗途径均不能获得满意效果的患者,可根据具体要求安排参加临床研究,这也符合目前国内外指南和国际惯例。
胰腺癌的发病率虽处于上升阶段,但其仍属于低发病率肿瘤。对胰腺癌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需要大样本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因此,应注意积累每例胰腺癌患者的资料,为未来的科研奠定基础。必要时邀请基础学科研究者参与MDT活动。
8. 胰腺癌多中心MDT模式探索
目前,大型医疗机构在发展中已形成各自的特色和技术优势,但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和不足。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单一的医疗中心存在难以独立完成诊治的情况,因此,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邀请不同医疗机构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和协商,制订治疗计划,必要时可转院治疗。多中心MDT模式将可以避免患者因病情复杂而辗转于多家医院,造成诊治延误。在当前的国内医疗条件下,多中心MDT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9. 胰腺癌互联网+MDT(eMDT)模式探索
eMDT要以现行完善的MDT模式作为基础,结合互联网、5G、AI技术和大数据等打造病历数据采集、影像、检验、病理、远程会诊、手术演示和远程学习等为一体的互联网医联体云平台,提供远程会诊、联合门诊、移动查房和教学培训等远程服务;融入便捷的移动医疗,使云平台成为能够支持多人、多终端(PC、手机、PAD等)融合和多场景应用的远程医疗平台;可前移到诊室、患者床前、移动手机端的在线会诊、多人多学科会诊和随时随地移动会诊,方便不同医疗机构间会诊业务的开展。
(1)eMDT可分为3种形式。①医院内形式:同一医院内eMDT,既由线下转为线上,初期探索阶段可作为线下MDT的补充。②大医院间的联合:主要关注复杂、疑难病例的诊疗,规范与共识的制订、临床研究的开展、新技术的实施和评价等。③不同层级医院间的联合:主要解决分级诊疗、避免疑难复杂病例转诊、规范化诊治的推广、教学和梯队建设等;主要目的是服务基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看病难等问题。
(2)为了确保eMDT的健康运行,需要尽快完善:①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②医保支付政策的支持;③高端医疗专家团队的合理、合规和有效管理;④适应eMDT的管理模式的建立;⑤AI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逐步完善;⑥eMDT大数据的管理、整合与共享;完善上下级医院间一对一信息的互联互通;⑦医患沟通与相关伦理法规等。
(3)eMDT的具体实施要求:①原则上应遵循现实版MDT的原则、规章制度和要求,也应随时对eMDT新技术、新模式的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②必须强调各院级间的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性;③原则上应遵循谁提交病例、谁负责的原则,包括诊治计划的实施,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估、监管、信息资料的随时反馈,患者的沟通和解释工作等。
eMDT作为智能医学的一部分,必定助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但作为新兴事物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逐步完善。
总之,MDT是目前国际国内普遍应用的肿瘤诊疗模式,对疑难复杂肿瘤,尤其对胰腺癌等治疗效果差的肿瘤,通过MDT治疗获益会更大。但MDT在国内不同医院的开展良莠不一、其效果自然迥异。因此,制订胰腺癌MDT的模式并推广,规范国内胰腺癌MDT的模式,是非常紧迫且十分必要的。
引证本文: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家委员会. 中国胰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专家共识(2020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 36(9): 1947-1951.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