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稠到血栓就这么简单!这3个时间喝水,血液不“黏稠”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闹市上人多,人流涌动就缓慢。同理,血液黏稠就是血液流速减慢,会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等问题。
血液太黏稠会增加摩擦力,导致动脉壁易磨损、诱发心梗、脑梗、动脉硬化、血栓等。
什么是血液黏稠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在中老年人中多见。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其实不是一回事。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
黏稠的血液(主要是有形成分增多引发的黏稠)流经一些小血管时容易形成栓子,小血栓发展成大血栓,乃至发生严重的血管阻塞。
几个信号提醒你血“稠”了
血液黏稠的人,在4个时刻可能出现特殊症状,大家千万不要忽视。
信号1:晨起时头晕
有的人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思维不流畅,可是晚饭后,精神却达到了最好的状态,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祸。
信号2:午饭后犯困
健康成年人午饭后的困倦感,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犯困,如果不休息一会儿,就会浑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这是由于血液黏稠导致的大脑供血不足,只有小睡片刻,精神状态才会明显好转。
几招让血液不“黏稠”
发现血稠,应从以下几点调整生活方式。
01 补足水分
很多人血稠是由于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喝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大约200毫升温开水。
02 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
03学会减压
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
作者:H 来源:大家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