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不简单——用药安

2021-01-10 03: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不简单——用药安全问题最突出


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9亿人,占总人口17.9%。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900万左右[1]。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慢性病高发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大挑战。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候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2]。在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FD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FD患者往往合并心血管或其他系统疾病,需多药同服,其中的用药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一、老年FD有多少 ?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2],是FD高危人群。文献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达6%~10%,若加上疾病因素的影响,发病率更高。国外调查也显示老年人群的FD发病率高达24.4%,这可能与老年人易受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困扰有关[3]





二、老年患者更易发生FD


1. 老年患者存在动力障碍

胃运动功能减退以及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导致的胃排空延迟可能是老年人出现厌食和早饱症状、消化不良、胃轻瘫的主要因素[4]。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FD老年患者与对照组比较,FD组患者液体食物近端、远端和全胃半排空时间均较对照组长[5]

2. 老年患者内脏高敏感

内脏高敏感性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对化学性刺激,如酸、温度或机械性扩张的阈值降低,老年人内脏的高敏感性是上腹饱胀、隐痛或早饱的原因之一[2]

3. 老年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

已证实FD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由于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患多种慢性疾病,或因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心理障碍者明显增加,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可互为因果。

4.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2015老年人FD共识[2]指出Hp感染是否是FD的发病因素尚存在争议,老年人Hp感染率高于中青年人,Hp感染可能通过诱发胃肠动力障碍、增加胃酸分泌、增强内脏敏感及影响脑肠轴等环节参与了FD的发生,故建议将有消化不良症状的Hp感染者归入FD范畴。



 


三、老年FD患者特殊临床特征


1. 基础病多,FD是因是果?

老年人共病情况普遍存在。一项研究显示,共纳入389例老年门诊就诊的患者(≥60岁),经统计患2种疾病者,占8.2%;患2种以上疾病者高达88.4%[6]

需排除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和常用药物等所致消化不良

老年人需排除慢性心功能不全、肺心病、帕金森病、脑供血不足等易致消化不良的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同时也需要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抗帕金森病药和降糖药等药物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状相鉴别。

判断有无报警症状

报警症状包括:呕血或黑便、贫血、无法解释的身体质量减轻(大于身体质量的10%),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持续性呕吐及淋巴结肿大或腹部肿块等[2],不要放过器质性消化不良。

2. 多药同服,能否和平相处?

老年人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减退,对药物反应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减弱,并且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异增大,不良反应更易发生[7]

(1)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且严重

近1/3的老年人住院与药物相关,其中7%为药物不良反应,用药超过5种时,潜在的药物不良作用发生率增至54%。此外,多重用药是老年住院患者第3位死亡原因,在对2707例平均82.2岁的欧洲老年人的调查中,51%用药超过6种;65岁以上女性用药最多,12%超过10种处方药,28%超过5种,14%并用草药[8]

图1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一周的用药情况(JAMA. 2002;287(3):337-344.)

(2) 老年患者多重用药不良反应更常见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日服药4种及以下患者中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为4.2%,而日服药在16种及以上患者中,ADR的发生率为58.3%;日服药10粒以下的患者中,ADR的发生率为3.6%;而日服药在30粒以上的患者中,ADR的发生率为82.8%,随服药品种、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相应递增[9],尤其多见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用药。

(3) 多种药物合用影响药代动力学及药效

参与药动学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因素包括药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二磷酸尿苷葡糖醛酸转移酶(UGT)等;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也会造成药物代谢速度不同,从而影响疗效和不良反应。此外,抑制或诱导药物转运蛋白也会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导致不良反应发生[7]


多药合用在药效方面存在疗效的相加、协同或拮抗作用,如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竞争受体结合;神经递质的释放、灭活和再摄取等,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相加,如Q-T间期延长、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等[7]



 


四、老年人FD的治疗需谨慎


FD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及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个亚型,建议PDS患者可首选促动力剂或合用抑酸剂;EPS患者可选用抑酸剂,必要时合用促动力剂。一般经验性治疗的时间为2~4周,无效者应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或调整治疗方案[10]

1.抑酸剂

抑酸剂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抑酸治疗疗程为4~6周,此后可停药或按需服药。该类药物总体安全性良好,除严重肝功能障碍者需酌情减量外,其他老年人应用PPIs与中青年人一样,无需调整剂量[11]


需要警惕的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病高发,常需应用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氯吡格雷,其主要通过CYP2C19代谢,PPIs既是CYP2C19的底物,也是其抑制剂,二者同时应用将影响氯吡格雷疗效。而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对CYP2C19的抑制力弱,故建议正在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FD患者,需用抑酸剂时,应优先选用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12]

图2  PPIs的代谢途径及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2.促动力剂

促动力剂可通过加速胃排空、降低内脏高敏感、促进胃窦动力、止吐等多种机制,改善进餐相关的上腹部症状。

(1) 促动力药发展一波三折

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和中枢五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但因其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美国老年医学协会2012年发布的Beers标准建议老年患者,尤其是身体较为虚弱者,除胃轻瘫外应避免使用胃复安[2];多潘立酮是我国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促动力药,但因国外有报道该药导致心脏猝死和严重心律失常,故2012年加拿大卫生部、2014年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建议60岁以上人群应用多潘立酮时,应控制疗程,剂量不宜超过30 mg/d,且建议仅用于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2];西沙必利因心血管不良反应已在国外撤市。

(2) 西尼必利——新一代促动力药

◎ 双靶点,全动力

西尼必利是一种作用于双靶点的促动力药,其可刺激位于消化道肌间神经丛的5-HT4,并拮抗5-HT2和胆碱能神经末梢的多巴胺D2受体活性,以发挥促胃肠动力效应。


◎ 疗效显著

Yamamoto等[13]开展的开放、观察性、非对照、多中心研究评估了西尼必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效果,7320例接受西尼必利治疗(1 mg、3次/d,餐前15 min服用,持续4周),疗程结束时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恶心改善率分别为87.33%(4153/4755)、89.09%(4054/4550)、99.32%(3253/3 275),被医师评估为症状减轻者占99.54%(4733/4755)。


一项纳入我国轻中度FD患者384例的Ⅲ期临床试验显示[14],西尼必利组(口服西尼必利1mg及多潘立酮模拟片1片,3次/d)191例,多潘立酮组(口服多潘立酮10mg及西尼必利模拟片1片,3次/d)192例,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时,西尼必利组和多潘立酮组总体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2.9%和85.1%(P<0.05);西尼必利组和多潘立酮组分别有57和54例患者做了胃排空检测,西尼必利组胃排空1/2时间由治疗前(131.1±119.3)min降至(86.4±18.6)min(P<0.001),而多潘立酮组胃排空1/2的时间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


另一项研究[15]采用全球消化不良指数(GDI)评估西尼必利治疗后F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121例患者的GDI从基线水平13.02±6.31下降到6.65±4.05,其中48.92%患者GDI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图3 全球消化不良指数(GDI)评估西尼必利治疗后FD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 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西尼必利耐受性良好[16],其可通过CYP3A4、CYP2C8双通道代谢,药物相互作用少,不易导致药物蓄积,避免了同服药物时血药浓度升高对QTc间期的影响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更适用于多药服用的老年FD患者。


一项研究显示,患者随机分别接受1 mg的西尼必利tid口服溶液或安慰剂治疗,统计其心电图情况,在研究结束时,均未检测到相关的临床改变,未观察到任何分析的ECG参数或与传导,节律,缺血性或外观障碍相适应的形态改变的基线值的差异[17]

图4 西尼必利与安慰剂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参数

HR:心率;PQ:从P波开始到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持续时间(以毫秒为单位)(Q和R);QRS:QRS复合体的持续时间(以毫秒为单位);QTC:QT间隔已校正心率;QT:从Q波开始到T波结束的持续时间(以毫秒为单位);RR:两个连续QRS络合物的R波的两个峰之间的持续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另一项研究[18]将16例FD患者随机分为西尼必利+酮康唑、西尼必利+安慰剂、安慰剂+酮康唑和安慰剂+安慰剂等4组,治疗7 d。西尼必利+安慰剂组和西尼必利+酮康唑组患者治疗后平均QT间期分别为(382.2±18.6)ms和(387.3±17.1)ms,较基线平均QT间期分别缩短了(8.2±2.8)ms和(2.1±2.8)ms,均未发生QT间期与基线相比延长>60 ms和QT间期>500 ms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西尼必利单用及与酮康唑联用均不延长QT间期,致心律失常风险小。

3.根除Hp需权衡

目前倾向于伴有Hp感染的FD患者应根除Hp。但高龄(≥80岁)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因此,对合并Hp感染的高龄FD患者,应权衡抗Hp治疗的利弊,建议在应用促动力剂、抑酸剂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根除Hp,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征得患者同意[2]

4.其他治疗可选择

(1) 抗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铋剂及替普瑞酮等可减轻消化不良症状。但应注意该类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便秘,老年便秘患者慎用。


(2) 精神心理治疗: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应进行行为、认知疗法和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可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或5-HT4再摄取抑制剂。但应注意这些药物的锥体外系反应,不宜与胃复安等合用[2]





总结




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退化是FD的高危人群,同时老年患者共病多,多重用药普遍,尤其需要注意用药安全问题。西尼必利作为新一代双靶点促动力药,可全面促进胃肠动力,疗效显著,且而无QT间期延长,药物安全性好,更适用于老年FD患者。




往期回顾:




参考文献:

1.刘尚昕,于普林.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健康保健服务体系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3):255-258.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698-705.

3.郭先文,黄丹,左国文,梁列新.精神心理因素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4,(6):717-719.

4.李小雯,郑松柏.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4,(12):746-749.

5.安玉秀,马荣花.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液体食物胃中排空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759-3760,3761.

6.陶晓春,胡安梅.老年门诊患者共病状况的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9):758-760.

7.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病分会,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33-3544.

8.张波,闫雪莲,王秋梅,梅丹.重视老年人多重用药问题[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71-174.

9.滕晋,王丹,徐熙,许晋,向露,张维,刘鹏,张同琴.老年患者多重用药调查及共病管理的临床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9):695-697.

10.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4):217-229.

1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 10 ): 1045-1052.

12.抗栓治疗消化道损伤防治专家组.抗栓治疗消化道损伤防治中国专家建议(2016·北京)[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7):564-567.

13.YamamotoFJK, LópezMA, ChávezMCI, et a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reflux of cinitapride gastroesophageal,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Med Int Mex, 2005, 21(1): 3-10.

14.DuY, SuT, Song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inita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redominant functional dyspepsia[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4, 48(4): 328-335.

15.BaqaiMT, MalikMN, Ziauddin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initaprid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 J Pak Med Assoc, 2013, 63(6): 747-751.

16.Zhang X, Wang Y, Cheng J,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tolerability of cinitapride in healthy Chinese volunteers: a randomized, open-label, single- and multiple-dose study. Xenobiotica. 2019;49(3):313‐321.

17.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cinitap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9;32(10):669-676.

18.RobertM, SalvàM, SegarraR, et al. The prokinetic cinitapride has no clinically relevant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and effect on QT during coadministration with ketoconazole[J]. Drug Metab Dispos, 2007, 35(7): 1149-1156.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