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治疗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是一类具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能产生生物活性肽和(或)多肽激素的恶性肿瘤。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是不可切除性NET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分子靶向的定向放疗,PRRT治疗主要由生长抑素类似物、螯合剂(如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羧酸(DOTA))和放射性核素三部分构成。NET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特异性的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PRRT利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对SSTR的特异性结合,将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靶向结合至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的肿瘤,放射性同位素可被转运到肿瘤细胞内,在肿瘤病灶发挥生物治疗和肿瘤内照射的双重作用,进而达到杀伤肿瘤的效果。177Lu-DOTA-Tyr3-奥曲肽(177Lu-DOTATATE)是基于第 3 代放射性核素的PRRT,目前应用最广泛。
PRRT获批FDA治疗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的胃肠胰腺NET(GEP-NET)的证据来自于NETTER-1研究。该研究是首个Ⅲ期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究177Lu-DOTATATE治疗生长抑素受体表达阳性的晚期中肠NET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发表于2017年《新英格兰杂志》,入组的229例患者中,长效奥曲肽联合PRRT治疗组和长效奥曲肽加量组2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5.2% vs. 10.8%,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9% vs. 3%,为177Lu-DOTATATE治疗NET 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18年开展PRRT临床试验,探索PRRT在中国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人的疗效和耐受剂量,为PRRT在国内的应用积累经验,目前项目仍在进行中,其中一例胰腺NET肝转移治疗病例予以分享。
讨论
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索中国NET患者对PRRT的耐受性和疗效,因此,方案设计上采用150mCi,间隔8w,五个周期。该病例为PNET,G2,Ki67:8%,病变处于缓慢进展阶段,接受PRRT治疗时间较早,只有肝转移,且病灶负荷不大,病灶个体均比较小,生长抑素受体一致高表达,无异质性表现,适宜177Lu射线的射程范围。PRRT通过损伤肿瘤细胞DNA导致其凋亡,达到治疗目的,其射线能量柔和,NET增殖相对缓慢,因此肿瘤体积变化多在三个月或两个周期以后,因此该患者在结束治疗后病灶仍持续缩小,这也是PRRT治疗PFS时间较长的原因之一。个性化的PRRT给药方案,体重、肿瘤负荷、增殖指数、近期进展速度、骨髓反应等等指标都是影响PRRT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熟悉核素的作用特点和每个病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才能掌握PRRT治疗的力度(剂量)和节奏(间隔),实现PRRT作用的最大化,这也是核医学医生一直追求的境界。
基于前期研究的经验积累,NETTER-2试验将于今年下半年在我们中心启动,期待为更多需要的中国患者提供治疗。
作者:于江媛、陆明
来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