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做胃镜——浅谈日本的胃癌预防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据《2018中国癌症报告》估算,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占到成人肿瘤发病率一半左右。另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
而从全球看,近一半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与30年前相比,中国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几乎翻了一番。
其常见诱发胃癌的习惯有熬夜,酗酒,经常吃烧烤,泡面等不健康食品。
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Hp)可以通过诱导强烈的胃部炎症反应导致胃癌发生,而约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感染Hp。
而除了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等胃癌高危人群以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大量饮酒和吸烟也带来了大量的胃癌潜在高发人群。
此外,公众意识薄弱也是国内胃癌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由于公众对早期胃癌筛查意识薄弱,90%的胃癌患者发现病况时已是进展期,错失了最佳诊治时机。
在欧美国家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在日韩等国可高达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则不足10%。
如果能早期诊断和治疗,相比晚期胃癌,早期胃癌经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更高,约为90%以上。
而同样是胃癌高发区的日本,为何其生存率与中国有着天壤之别呢?
其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体检习惯
在日本人均的体检率为一年1.3次,约是我国的3倍。而日本胃癌的病愈率也恰好是我国的3倍,高达62.3%。
胃镜检查对日本人来说算是家常便饭,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到疼的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去做个检查,而等到检查出结果的时候,往往都是晚期了。
而且日本在胃镜检查方式这一块与中国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目前日本不论大小医院普遍使用都是经鼻胃镜,相对于传统的经口胃镜而言,其痛苦感要减轻很多。而国内普遍使用的仍然是经口胃镜。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对做胃镜本身就有一种恐惧感,所以更加减少对胃镜检查的重视。相比之下,即使胃部没有出现疼痛现象,大多日本人也愿意去做胃镜检查,就如同常规体检一样。
二、早癌发现
由于日本对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使他们开创了精密检查新时代,毫米级别以上的癌细胞也能被发现,这种癌细胞通常出现在早初期在消化道早癌方面。
日本的早癌发现率约为70%,而中国仅有10%左右。
所以国内大部分胃癌,发现的时候都到了肿瘤晚期,已经丧失了手术治疗机会。
日本多数胃癌早就扼杀在胃镜筛查时期了。
三、诊疗环境
日本医生每天可能只接诊5~10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国内医生每天接诊人次是他们的3到4倍以上,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患者的倾述。
其次日本的大型医疗设备例如核磁,每100万人就拥有96台,而几乎每个小诊所都配备了胃镜设备,也就避免了看病时间太长的麻烦了。
另外,不论是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基本看不见像国内医院排很长队的现象,他们的诊疗都是提前预约,所以不会导致人满为患的场面。
医院的环境,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隐私性也都处理得非常好。
日本胃镜之体验
为了体验一下日本的“胃镜特色”,小编亲自去东京体验了一把。
当天选择的是下午1点开始做胃镜,前一天晚上7点后开始绝食绝水。当天12点钟过去报到,如果你不会日语,在日本看病或者检查什么的,一定要带一个日语翻译在身边,即便是你会讲英语也不行,除非是一些大医院规定可以用英语交流。毕竟日本的说的英语是真的很难听懂的,更何况涉及医疗这些专业领域。
我当时是一点钟开始先进去主治医生会问一些既往病史,以及做胃镜前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的诊所通常都有经口胃镜跟经鼻胃镜两种。当然也有全麻的无痛胃镜。但是日本普遍用的都是经鼻胃镜。相比于经口胃镜痛苦感要减轻很多,而相比于全麻无痛胃镜价格要便宜很多,且方便快捷。
当然有些人的鼻腔结构可能会让胃镜管插不进去,这时候就要换经口胃镜了,这个事前医生会跟你解释清楚。
另外一个就是鼻腔出血率是0.06%,也就是出血的概率还是挺低的,即便是出血也不会影响胃镜的检查。
因为我有一个鼻孔是比较容易出血的,所以我跟他说明情况后,他会选择从另一个鼻孔插管。
做胃镜前,首先护士小姐姐会让你喝下一小杯药,不苦不涩,有一种旺仔O泡果奶的味道。接着是进入胃镜室,刚开始是往两个鼻腔内喷入麻药,喷两次。
再接着就是用一根沾有黏性药物的短管插入要插管的那个鼻孔,放置5分钟后取出,应该也是上麻药。
5分钟内护士会让你侧躺在手术床上,给你嘴下面垫很多卫生纸,如果有痰的话就吐在上面,不要吞进去。
接着医生就过来了,开始从鼻孔内插入胃镜管,整个鼻腔内插管基本没有太多的不适,紧接着你可以感受到管子到了喉咙部位,这个时候开始有呕吐感,从喉咙到胃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两次呕吐感,且感觉不是很强烈。之后管子在胃里检查的时候就毫无呕吐恶心感了。
胃镜到胃里后会先喷一些药物清洗,你能感受到胃里有液体喷进胃里,但不是痛感。医生差不多检查了五六分钟后,发现没什么异常就开始拔管,拔管的过程中也没有呕吐感,一切都很顺利。
胃镜结束后,除了口腔内麻药引起的异物感,就没有其他感觉了,这种异物感直到晚上才渐渐消去,恢复正常。
做完胃镜后,医生给出结果及成像照片,说没什么问题,不用担心。嘱咐一个小时候方可进餐后,胃镜就这样结束了。相比于朋友之前在国内做胃镜描述的那般恐怖,我觉得这次体验应该是个相当不错的经验。
早期胃镜检查有两个好处
一是清晰直观;
二是能检测肠胃是否病变或癌变。
把胃癌分四期,在不同阶段,胃癌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
I期92%、II期77%、III期46%、IV期8%。
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愈癌症有很大帮助。病入膏肓,即使神医也难用药。
研究成果显示,胃癌的癌细胞浸润度越深,痊愈的可能性就越小。即越到后期越难治。
如何降低胃癌死亡率?
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在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少吃烟熏、火烤、油炸的食物,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吃剩菜剩饭。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教授曾对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进行调查。
发现日本人移民后,原来高盐的饮食习惯变了,他们的胃癌发病率也随之降低。
2、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保证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
3、积极治疗胃部疾病
如有不适趁早就医,才能给自己留出可治疗的余地。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果不加重视,放任它不断反复,就极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4、定期进行医学检查。
一期胃癌相对病情较轻,及时切除病变部位,几乎可以痊愈。但大多数的一期患者,是在做胃镜筛查的时候发现的。因此,一定要重视每年一次的体检。
当胃癌筛查真正成为一项全民行动时,胃癌才有可能无处躲藏。
哪类人需要做胃镜?
1.年龄:年龄是个重要因素。40岁以上的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男性)。如果在近期内出现包括上腹痛等上腹部症状者,或者原有的上腹部症状程度、性质和规律发生变化,也要注意看医生,进行胃镜检查。
2.家族史:近亲属中有人患有胃癌的话,如有上腹不适更应该及时就诊。
3.胃病史:以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胃镜检查,特别是重度萎缩伴有重度肠化生者。
4.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更应该重视胃镜检查,如吸烟、饮酒、饮食无度者。
5.生活在胃癌高发区:由于环境及饮食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胃癌的发生,生活在高发区的人应重视胃镜对胃癌的排查。
6.长期大便潜血阳性:需警惕是胃部疾病,如果出现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要检查是否患有无疼性胃溃疡,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癌变。
来源:胃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