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七分饱”,逆转衰老,保持年轻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研究证实,“七分饱”可逆转超过1/2衰老细胞,为了你健康、年轻、长寿,只吃七分饱!通过降低饱腹阈值等措施,既控制总热量摄入,又让你不受到饥饿的煎熬。
限制热量摄入,即节食,能够延缓衰老,这在多个物种中已被证明有效,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细胞》发表的我国学者研究表明,超过1/2的衰老细胞和1/4衰老基因能被“七分饱”逆转。
中国及美国研究团队用大鼠做实验,将一批实验大鼠分为3组:
1.年轻任意进食组
2.年老任意进食组
3.年老节食组
年老节食组从中年期开始对大鼠进行“七分饱”干预,即每天摄入热量控制在任意进食量的70%,持续节食9个月。这相当于人类从中年(约40~45岁)开始进行节食,一直持续到70岁。
分别对3组大鼠的皮肤、主动脉、棕色脂肪、白色脂肪、肝脏、肾脏、骨髓这7种组织中取到的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对脑、骨骼肌这两种组织的不同细胞进行单细胞核测序。通过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对细胞逐个“摸底”,弄清9大组织20万个细胞变老是啥样。以此绘制的细胞图谱中涉及到的细胞类型有百余种,是首个针对哺乳动物衰老和节食的跨越多个器官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研究。
通过“老少比”,研究发现:促炎细胞比例增加,半数以上可被节食抑制。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节食可逆转1/4的基因表达变化。老年细胞通讯过载,节食可抑制。
研究还发现衰老导致Ybx1基因在多种细胞类型中的表达下调,而节食可以在超过20种细胞类型中逆转这种变化。
综上,研究结果表明:“七分饱”可逆转 1/2的衰老细胞和1/4衰老基因。
前几年,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项有关猴子进食的研究。研究人员将200只猴子分成两组:
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顿顿管饱;另一组猴子严格控制饮食,只让吃七八分饱。
10年后,敞开吃的这100只猴子中,有很多体胖多病的猴子,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很多,100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饮食的那100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
15年后,顿顿吃饱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寿的猴子都在七八分饱的猴群中。
因此,进食“七分饱”不仅长寿,还能年轻、健康!
那何为“七分饱”呢?
十成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九成饱,就是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八成饱,就是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七成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明显变慢。
“七分饱”又要不饿,该怎么做?
进食“七分饱”目的是控制热量摄入,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控制到70%。为控制进食过多,一旦达到“七分饱”,你应该及时离开餐桌,以抵抗美食的诱惑。
“七分饱”时很多人觉得还没吃饱,饥饿难受。那么,如何做既能觉得饱又能控制总热量呢?
1
细嚼慢咽
饥饿和饱腹感主要是由大脑控制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到一定时候,饱腹中枢就会受到刺激而兴奋,人就产生了饱腹感,不会再想吃了。
进食过快,食物来不及消化,血糖上升过后,在血糖上升到饱腹高度时就已经进食了过多食物。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边进食边消化,可使血糖提前上升,更快达到饱腹感,就会减少进食了。
2
增加食物体积
胃的胀力会影响人体对食物摄取,而食物体积的大小会影响胃胀力,从而影响到饱腹和饥饿感。
多进食蔬菜、粗粮,在相同热量的情况下以增加食物体积,可增加饱腹感;吃饭时喝些汤水可使胃内食物体积膨胀,可增加胃胀力以增加饱腹感。
3
降低饱腹阈值
饱腹是一个复杂的身体感知过程,不仅受胃部食物多少的影响,与心理暗示有一定的关系,更受到头部下丘脑神经的影响,这个部位会向你发送饱腹信号。
饱腹阈值,可以理解为身体对饱胀感的判断,如果经常吃得很饱,阈值会上升,经常吃得少,阈值就会下降,也就是说饱腹感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影响。
如果一个人为了控制饮食一下子减少进食量,由原来的2碗饭减到1碗,你肯定会感到饿,难受。但如果每餐少吃一点,你不会感到特别饿,一段时间后身体就会慢慢适应,过段时间再少吃一点,由此可以逐渐下调饱腹阈值。
有一段时间只吃半碗饭,于是在吃了半碗饭后,身体就会自然告诉你「饱了」的信号,这半碗饭就是你的饱腹阈值。饱腹阈值的下降,使你在控制热量的同时就不会被饥饿折磨了。
总之,为了你的健康、长寿、年轻,只吃“七分饱”,通过细嚼慢咽、增加食物体积、降低饱腹阈值,以此来控制总热量摄入,而又让你不会受到饥饿的煎熬。
作者:王伯军 来源:王伯军大夫谈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