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明镜汀”第九期直播预告及第八期精彩回顾
“明镜汀”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 “消化界”倾情打造的消化内镜规范诊疗学术项目,希望能为消化内镜医生提供一个线上学习和交流的早癌诊治学习平台。
“明镜汀”将联合消化内镜、病理、肿瘤等科室专家,针对早癌相关的诊疗、前沿资讯、病例分析以及技术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并定期组织答疑直播,旨在服务于更多相关科室医生,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新冠仍未完全散去,我们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搭建高效的线上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诊疗思路,造福更多患者。
让我们在春天到来之际,“赫”众家之力,敬美好“胃”来!
每期直播均有国家二类学分100份,前一百名报到者均可获得,先到先得,机不可失。
(本项目最终解释权归“明镜汀”所有)
(报到方法详见文末)
会议日程
直播观看方式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扫描二维码提问
专家介绍
周德俊 教授
天津市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委员会副主委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专委
天津市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
天津市医药学专家协会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常委
郗彦凤 教授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病理分会会长
王赞滔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输血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输血科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小肠学组委员
杨锦林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四川省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四川省消化分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肿瘤学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汪嵘 教授
山西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诊断与治疗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介入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
孙宇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胃癌中青年协作组(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肝脏病理协作组(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青年学组常务委员
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田云霄 教授
邯郸市中心医院
主任医师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委员会妇科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第三届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
武彦荣 教授
唐山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河北省药学会消化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急救学会消化介入专委会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分会委员
田向东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消化道、呼吸道病变的内镜诊断、治疗
近年来发表医学论文SCI论文6篇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明镜汀”消化内镜早癌规范诊疗线上学习项目自上线以来,为广大消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提供了早期胃癌诊治的交流学习平台,受到了全国消化、内镜及病理科医生的广泛欢迎。2020年5月20日,“明镜汀”第八期精彩继续。本次会议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吕宾教授和张春丽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幼祥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筱凤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智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金木兰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成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顾伟刚教授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李淼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分为专题报告、病例分享及热点讨论,干货满满,值得一看!
第一篇章 镜理观HER进展
陈幼祥教授——早期胃癌的规范化内镜诊治
陈幼祥教授根据最新推出的《日本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指南(2020年)》,分别从内镜检查前的胃癌风险分层、早期胃癌检出、早期胃癌定性诊断、确定胃癌治疗策略的诊断、内镜检查后的风险分层以及早期胃癌监测六个部分进行讲解,详细探讨了早期胃癌的规范化内镜诊治。陈教授认为,内镜检查前需注重收集胃癌危险因素进行分层,普通白光内镜仍然是发现早癌的重要工具,而图像增强内镜可用于早期胃癌的定性诊断。通过确定肿瘤组织学类型、病变大小、是否存在活动性溃疡、浸润深度、浸润范围后决定病变治疗方式,同时需加强对有胃癌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监测。
金木兰教授——胃癌HER2检测
HER2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相关,多项研究表明,胃癌中HER2过表达可提示预后差。2009年ToGA(曲妥珠单抗治疗胃癌)Ⅲ期国际临床研究证实约22%的晚期胃癌患者为HER2阳性,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能够为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益处。胃癌HER2表达异质性很高,因此活检取6~8块组织基本能反映病变全貌,从而克服胃癌HER2表达的异质性。对于发生转移的病例,转移灶取活检意义重大。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及时固定、充分固定以及固定液选择)是HER2检测质量的基本保障,HER2检测及判读需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最后,金教授强调了临床和病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活检标本HER2检测率的提高,需内科、内镜及病理科医生密切配合。
第二篇章 临床诊治分享
叶成教授——异时性胃早癌
叶成教授分享的病例患者为女性,64岁,因“胃窦ESD术后3年、上腹痛2个月”入院。内镜检查可见前壁近幽门处可见一约1 cm大小的黏膜凸起,病理提示胃窦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活动性)伴中度肠化,幽门螺杆菌(Hp)阴性。行胃窦ESD治疗,病理提示腺癌,0-IIa型。术后1年2个月复查发现Hp感染,予以根除,2年零7个月复查胃角后壁出现黏膜斑,冲洗时有出血现象,后行ESD切除,病理提示腺癌,0-IIc型,周围组织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针对这个病例,叶教授认为规范化的术后随访非常重要,对于治愈性或相对治愈性的切除,建议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镜复查内镜;而对于非治愈性切除,建议追加外科手术治疗。同时,根除Hp可以减少早期胃癌ESD术后异时性胃癌的发生。
顾伟刚教授——鳞状上皮早癌
顾伟刚教授报告了一例鳞状上皮早癌病例。患者男性,64岁,因“上腹痛2月余”入院。内镜检查发现下咽部有2处黏膜病变。活检病理提示鳞状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提示P53和Ki-67阳性。CT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考虑黏膜层病变,行ESD手术治疗。ESD切除标本提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部分原位鳞状细胞癌),水平切缘轻度异型增生、垂直切缘阴性,术后随访一切正常。下咽部早癌ESD治疗存在多种困境,包括下咽部解剖结构复杂、缺乏黏膜肌层、操作空间狭小以及ESD可能需要五官科医生使用开口器创造合适的视野。针对这个病例,顾教授认为,需要重视胃镜在咽部的观察及规范留图,同时电子染色及放大内镜有助于下咽部早癌的发现,而ESD对于下咽部早癌可成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林李淼教授——胃体IIc病变
林李淼教授报告了一例胃体IIc病变。患者男性,70岁,2019年10月胃镜检查提示胃炎伴糜烂,活检提示炎症,局部低瘤,后于2020年1月7日再行胃镜检查提示肿瘤病变可能,病理报告提示(胃体小弯)黏膜慢性炎症伴急性活动。重新评估内镜还是认为是早期癌变,行ESD治疗,病理报告提示高分化腺癌,灶区中低分化腺癌,0-IIc型,浸润深度为黏膜肌层,周围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上皮化生。根据这个病例,林教授认为需要养成适合自己的内镜筛查顺序和习惯,当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结果不符时,应多复习思考,多讨论沟通,同时保持耐心,关注细节。
第三篇章 消化前沿讨论
针对第一篇章的两个专题报告以及第二篇章的三个精彩病例,各位专家针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详细深入的讨论。
Q
哪些患者应该行HER2检查?
张筱凤教授:在我们中心,如果考虑是肿瘤,会常规行HER2病理检查。
Q
在进行内镜检查时,发现下咽部癌变,内镜医生是否可以进行治疗?
吕宾教授:对于下咽部癌变,在耳鼻喉科治疗不理想的状态下,从技术来看消化内镜下治疗是可行的。但是对于下咽部早癌,因为消化科医生不熟悉结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目前通过邀请其他学科(包括耳鼻科)的会诊、家属沟通以及行政备案等程序,是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的。
Q
下咽部肿瘤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激素?
顾伟刚教授:回顾文献发现,如果患者的下咽部肿瘤已侵犯部分食管,病变范围相对较广,术后可适当加用激素,并行定期随访,以避免食管狭窄的发生。
会议最后,吕宾教授针对2个专题报告和3个病例报告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吕教授谈到,对于早期胃癌诊断,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时间及内镜医生对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的熟悉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HER2检测对于诊断预后及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很高的价值,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也能使晚期胃癌患者获益。吕教授最后强调了消化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配合的重要性。病理要配合临床,同时临床也要配合病理,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学分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