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5:00直播丨“明镜汀”消化内镜规范诊疗项目第三期重磅升级,并附上第二期干货大礼包!
“明镜汀”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 “消化界”倾情打造的消化内镜规范诊疗学术项目,希望能为消化内镜医生提供一个线上学习和交流的早癌诊治学习平台。
“明镜汀”将联合消化内镜、病理、肿瘤等科室专家,针对早癌相关的诊疗、前沿资讯、病例分析以及技术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并定期组织答疑直播,旨在服务于更多相关科室医生,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新冠仍未完全散去,我们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搭建高效的线上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诊疗思路,造福更多患者。
让我们在春天到来之际,“赫”众家之力,敬美好“胃”来!
每期直播均有国家二类学分100份,前一百名报到者均可获得,先到先得,机不可失。
(本项目最终解释权归“明镜汀”所有)
(报到方法详见文末)
会议日程
专家介绍
盛伟琪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疾病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胃肠肿瘤协作组(学组)组?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肝脏疾病协作组(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李延青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山东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
山东省微生态研究与诊疗中心主任
李增军 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早防早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王晓艳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大数据库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胰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
黄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分会青年胃癌协作组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委会中青年委员
王赞滔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麻醉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小肠学组委员
吴明利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组副组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胶囊内镜及肠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袁勇教授
陕西省肿瘤医院病理部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陕西省抗癌协会分子病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病理分会常务委员
胡伟玲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科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SD学组委员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浙江省委员会常务理事
王影教授
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常务委员
直播观看方式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扫描二维码提问
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联合“消化界”发起的“明镜汀”消化内镜规范诊疗学术项目第一期直播后,其新颖的直播形式及专业的专家讲解,获得了广大消化及内镜医生的广泛好评。在万众期待中,“明镜汀”消化内镜规范诊疗学术项目第二期于2020年4月10日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季峰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田字彬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冠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贺舜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分为镜理名家面对面、胃癌热点连连看及临床经验共分享三个专题。
镜理名家面对面
——之胃癌活检标本的HER2检测
白杨教授为大家分享了“胃癌活检标本的HER2检测”的专题报告。白教授谈到,胃癌活检标本的HER2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个手段,可以极大改善相关患者的治疗预后。那么,应该如何去做胃癌活检标本的检测,才能提高HER2的检出率呢?白杨医生从胃癌HER2表达特性、胃镜标本与手术标本HER2表达相关性及原发灶与转移灶HER2表达相关性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针对胃癌HER2表达特性,白教授谈到,在不同胃癌类型中、肠型胃癌相比弥漫型和混合型胃癌,其HER2阳性率更高。不同胃癌部位的HER2阳性率不同,其中胃食管连接处HER2阳性率更高;胃癌HER2表达异质性强,而“口侧”一致性更高。针对活检标本与手术标本HER2表达的相关性,白教授认为,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之间HER2状态一致性较高(>90%),而胃镜活检数量需要≥5块。而原发灶与转移灶HER2表达最高有约20%的不一致率,其中肝转移灶和脑转移灶阳性率高。对活检初检HER2阴性患者进行再评估,依然有8.7%的HER2阳性率,应予以重视。最后,白教授总结到,针对胃镜下活检,应避开坏死区域取至少5块组织,其中应保证至少2块组织取自病灶口侧黏膜。同时,有必要对胃癌的转移灶、复发灶及再次原发灶活检进行HER2状态检测,以提高HER2检出率。
本环节邀请了贺舜教授、田字彬教授、张冠军教授及季峰教授就消化及内镜医生面临早癌诊治困惑及难题,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线上解答,为基层及年轻医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现摘录其中几个问题进行简单介绍,更多可点击视频回放进行观看!
Q
HER2阳性和阴性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治疗后的处理和随访有何差异?
贺舜教授:HER2阳性的患者,后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因此HER2阳性是评判淋巴结转移风险和预后的一个良好可靠的指标。相比HER2阴性,HER2阳性的早期胃癌患者需要缩短随访时间。如果合并低分化癌、脉管癌栓等其他危险因素,建议追加进一步治疗,包括外科手术、靶向治疗和化疗。
Q
内镜下取材的组织除了进行常规的病理HE染色还会做哪些免疫检测?
张冠军教授:除了常规的病理HE染色,还包括HER2检测,以帮助进行临床指导、预后判断以及内镜下脉管癌栓的判读,同时也可做淋巴管标记(D2-40)和血管标记(CD34等),判定是否有脉管侵犯等。
Q
目前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方式有哪些?
田字彬教授:目前主要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胃癌,其中,ESD是治疗早期胃癌最好的方法。切除之后需要对病理标本进行评估,判断是治愈性切除还是非治愈性切除。
Q
对于进展期或晚期胃癌患者,其胃镜活检标本HER2检测,指南推荐多点取材6~8块,是否存在普及难度?
贺舜教授: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常规取材一般不会少于6块,这样尽可能保证了取材的准确性。关于取材中出现的出血和并发症发生,如果取材在肿瘤组织位置,造成大出血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取活检6~8块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取决于医生的观念和耐心的问题。
贺舜教授:
早期胃癌HER2阳性病例的思考
贺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一例早期胃癌HER2阳性病例。该患者78岁,因间断腹胀5年余入院,胃镜提示贲门浅表隆起及浅表凹陷型病变,贲门至胃体小弯侧ⅡA+侧ⅡC型病变,病理提示中分化管状腺癌。因患者为高龄,超适应证行ESD手术治疗。治疗后术后病理提示中低分化腺癌,侵犯黏膜下层1200 μm,黏膜下层可见小灶脉管癌栓,HER(3+)。术后20个月随访,使用PET-CT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胃左脂肪淋巴结和灶腺癌癌巢,使用外科手术近端胃切除,预后良好。通过这个病例,贺教授认为早期胃癌的微创治疗术前明确HER2检测在指导适应证选择及预测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分化差且HER2(3+)病例淋巴结转移风险高,应谨慎选择内镜下微创治疗。早期胃癌ESD术后标本HER2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淋巴结转移风险,HER2阳性建议手术或曲妥珠单抗治疗。
田字彬教授:
早期胃癌病例
田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一例早期胃癌的诊治过程。患者为38岁女性,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就诊,病理科考虑分化型腺癌。ESD术术后病理标本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呈中度的炎症、萎缩和肠上皮化生,间质淋巴组织增生,部分区域呈中低分化腺癌,结合内镜及病理诊断为牵手癌。田教授在总结中谈到,牵手癌不是病理报告的诊断用词,而是一种腺癌,说明了癌的生长浸润扩散方式。腺癌细胞异型小,内镜表现和病理形态不典型,极易造成漏诊和低诊断。不少明确的牵手癌类似特点的病例低诊断为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同时,牵手癌可伴发印戒细胞癌,若错过了早期诊断,预后较差,消化及内镜医生应予以重视。
正如田字彬教授在总结中提到的,早期胃癌的诊治,重点在于早诊早治,同时也离不开消化、内镜及病理科医生的共同参与。如何进一步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而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是我们需要持续探讨的话题。HER2检测能够帮助消化科医生指导治疗和判断疾病预后,有助于实现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第二期回看方式
点击上方二维码,回看第二期精彩视频
学分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