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一周进展报告丨新冠病毒可在猫或高温高湿下传播?看这些研究重塑我们的认知!
新冠病毒一周进展报告
新冠病毒可在猫或高温高湿下传播?
看这些研究重塑我们的认知!
新冠病毒的传播及临床特征分析
1. 外科口罩可防止有症状的人
传播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
4月3日,中国香港大学Benjamin J. Cowling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研究证明外科口罩可以显著减少呼吸道飞沫中的流感病毒RNA和气溶胶中的冠状病毒RNA,并有减少呼吸道飞沫中的冠状病毒RNA的趋势。 该结果表明,外科口罩可以防止有症状的人传播人类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
2. 新冠病毒或不能感染男性生殖系统
4月4日,南京医科大学刘云等团队在medRxiv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共纳入13例男性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12例康复,1例死亡。结果表明康复的12例患者精液样本核酸检测的SARS-CoV-2 RNA均为阴性;另一例死亡患者的睾丸活检组织样本经核酸检测为病毒RNA阴性。总之,该研究表明,没有证据说明男性生殖系统发生了SARS-CoV-2感染。不过,由于该研究样本量不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该研究成果。
3. 超过10%的猫呈现新冠病毒阳性
4月3日,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及Zhong Zou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bioRxiv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从武汉市的猫中收集了一组血清样本,其中包括COVID-19暴发后102份和暴发前39份。通过对SARS-CoV-2的受体结合域(RBD)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发现暴发后收集的102份猫血清中有15份(14.7%)呈阳性。在阳性样品中,有11株具有SARS-CoV-2中和抗体,效价范围为1/20至1/1080。在SARS-CoV-2与I型或II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之间未检测到血清学交叉反应。该研究数据表明,SARS-CoV-2在暴发期间已感染武汉的猫群。
4. 美国首次报道轻度流感样
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数据
3月31日,南加州大学医学中心Brad Spellberg等人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在没有危险因素的轻度流感样疾病患者中,SARS-CoV-2的发生率为5%。这些患者的病情很轻,在整个疾病期间都可以活跃在社区中,从而增加了传播的可能性。
5. 新冠病毒或可在高温高湿下传播
3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院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王其龙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JAMA 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发表了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江苏省淮安市一例超级传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了其他8人的簇状传播案例。这一案例表明,新冠病毒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仍能存活,且传播性并未出现减弱的迹象。这篇论文为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潜在新的线索。
6. 新冠肺炎复阳患症状及
年龄更轻,无证据表明有传染性
3月30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张政及刘磊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medRxiv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研究者回顾分析发现,与非复阳患者相比,复阳患者的特点是绝大部分患者年龄小于60岁,病情轻中度,复阳患者中无1例为重症患者。同时,复阳患者在住院期间表现出更少的症状、更持久的CT成像缓解和更早的RNA阴性转换。重新进入医院后,这些复阳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疾病进展,而CT影像正常或者改善。复阳患者的所有21位密切接触者的SARS-CoV-2 RNA测试均为阴性,并且未报告可疑的临床症状。总之,年轻和轻度的COVID-19患者似乎更容易复阳,重新入院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疾病进展。在随访期间需要更灵敏的RNA检测方法来监测这些患者。该研究结果为COVID-19患者恢复期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经验信息和证据。
新冠病毒机制研究进展
1. 我国学者首次解析新冠病毒
入侵人体细胞的具体分子过程
3月2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SARS-CoV-2 S蛋白假病毒系统和293T的hACE2稳转细胞系,以此确定SARS-CoV-2的易感细胞系、病毒受体、侵入途径和蛋白酶激活,揭示了SARS-CoV-2入侵人体细胞的具体分子过程。结果发现SARS-CoV-2主要通过内吞作用进入人体细胞,而PIKfyve、TPC2和组织蛋白酶L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2. 解析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
受体结合结构域与ACE2复合物
高分辨率晶体结构
3月30日,清华大学王新泉及张林琦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人受体蛋白ACE2复合物2.45埃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准确定位了新冠病毒RBD和受体ACE2的相互作用位点,揭示了受体ACE2特异性介导新冠病毒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首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肺损伤的机制
3月30日,军事医学科学院曹诚、Liu Xuan及陆军军医大学毛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medRxiv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的N蛋白与MASP-2(补体激活的凝集素途径中的关键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导致异常的补体激活和炎症加剧肺损伤。 阻断N蛋白:MASP-2相互作用或抑制补体激活均可在体内外显著缓解N蛋白诱导的补体过度激活和肺损伤。在COVID-19患者中也观察到补体过度激活,当恶化的患者接受抗C5a单克隆抗体治疗时,观察到有希望的抑制作用。
4. 通过CRISPR文库发现多个
广谱抗病毒药物靶点和抗新冠病毒潜在药物分子
3月31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谭旭课题组在bioRxiv在线发表最新成果。该研究由谭旭课题组与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王林发课题组合作完成,通过对蝙蝠基因组进行功能筛选发现鉴定了一系列病毒依赖的宿主基因,并最终发现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剂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复制。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助力新冠病毒药物研发,有力抗击疫情,更为人类未来抗击突发病毒感染的流行打下基础。
新冠病毒防治新进展
1. 重组人ACE2蛋白可降低
新冠病毒的感染能力
近日,欧洲和北美的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Cell 上以提前公开形式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预防SARS-CoV-2感染的新思路:利用体外纯化的重组人类ACE2蛋白去“中和”新冠病毒,让它们无法进入人体细胞,从而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SARS-CoV-2感染细胞之前,若先与重组人类ACE2蛋白(hrsACE2)共孵育一段时间,病毒的感染能力就会急剧下降,削弱幅度可达1000~5000倍!而在肾器官模型中,这种抑制能力还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加入的ACE2蛋白浓度越高,抑制能力就越强。但该项研究仅针对SARS-CoV2的早期感染阶段——侵入人体细胞,而hrsACE2能否在感染后期起作用仍未可知。
2. 人类防御素可抵抗新冠病毒
3月31日,陆军军医大学王军平、赵景宏及上海交通大学魏冬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bioRxiv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观察了ACE2与肠道潘氏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人类防御素(HD)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凝集素的HD5而非HD6以39.3 nM的高亲和力结合ACE2,并削弱了随后的SARS-CoV-2 S1的募集。体外实验进一步证明了HD5对SARS-CoV-2 S1与肠上皮细胞结合的显著剂量依赖性预防作用。该研究的发现揭示了凝集素样肠防御素对SARS-CoV-2的先天防御功能,这可能为预防和治疗SARS-CoV-2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羟氯喹可显著改善新冠肺炎
患者临床症状
3月30日,武汉大学张旃团队在medRxiv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旨在评估羟氯喹(HCQ)在治疗COVID-19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发现,在COVID-19患者中,使用羟氯喹可以显著缩短临床康复时间并促进肺炎的吸收。不过,由于羟氯喹是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尽管病例数很少,但部分证实了HCQ在治疗COVID-19中的潜力。考虑到目前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合理的管理下将HCQ应用于COVID-19是一种有前途的做法。然而,仍然需要大规模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阐明其具体机制并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4. 瑞德西韦再次成功治愈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3月30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Bradley Sanville等人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例经过常规治疗无效,之后被批准使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接受瑞德西韦输注后,患者病情好转,需要的呼吸机支持明显减少,血氧水平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更好,之后成功撤离机械通气。14天后经过医学观察,患者已出院。总而言之,瑞德西韦可以治愈重症患者,这对于治疗COVID-19带来了希望。不过由于病例数过少,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去进一步验证瑞德西韦的临床效果。
5. 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
有望快速应用于临床
3月30日,复旦大学陆路、姜世勃及中科院生物物理所Zhu Yun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发现SARS-CoV-2与SARS-CoV相比具有更好的质膜融合能力。该研究首先对SARS-CoV-2 S蛋白S2亚基中HR1和HR2域的六螺旋束(6-HB)核心的X射线晶体结构进行描述,随后揭示了HR1域中的几个突变氨基酸残基可能与HR2域的增强作用相关。研究发现脂肽之一EK1C4对SARS-CoV-2 S介导的膜融合和PsV感染表现出强效的抑制活性,与EK1肽相比,EK1C4对SARS-CoV-2 S介导的膜融合和PsV感染的抑制作用分别高约240倍和150倍。EK1C4对膜融合和其他测试的人类冠状病毒假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以及SARSr-CoV)的膜融合和感染也非常有效,并有效抑制了5种受检的人类冠状病毒的复制,包括SARS-CoV- 2。在用HCoV-OC43攻击之前或之后鼻内施用EK1C4可保护小鼠免受感染,这表明EK1C4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当前正在流行的SARS-CoV-2和其他新型SARSr-CoV的感染。
● END ●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医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详细】
杨晓筠主任: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从事肛肠专业二十...【详细】
从事肛肠专业二十余年,“无刀除痔”技术领军人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