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RS-CoV-2的N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3月10日,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团队在medRxiv上发表最新研究,发现在咽拭子样本和尿液中检测SARS-CoV-2的N蛋白,结果和核酸检测100%匹配。最早的参与者在发烧3天后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识别。在另外一项初步研究中,作者在73.6%的被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尿液中检测到病毒N蛋白。这些发现共同表明,N蛋白检测是一种准确、快速、早期和简单的COVID-19诊断方法。另外尿液中的N蛋白的出现符合此前对SARS-CoV-2感染肾脏的发现,可能具有诊断价值。
2. 基于CRISPR-Cas12的DETECTR检测SARS-CoV-2
3月10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Mammoth Biosciences公司在medRxiv上发表研究,分析了基于CRISPR-Cas12的DETECTR检测SARS-CoV-2的手段,拥有快速(约30分钟)、低成本和准确等特点,并介绍了性能特征和兼容性。
3. 揭示儿童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直肠拭子测试有参考意义
3月13日,广州医科大学团队在Nature Medicine 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了10例小儿SARS-CoV-2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这些病例已通过SARS-CoV-2 RNA的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得到了证实。这些病例的症状是非特异性的,没有儿童需要呼吸支持或重症监护,胸部X光检查缺乏明确的肺炎体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鼻咽检测为阴性后,仍有八个孩子的直肠拭子检测结果仍为阳性,从而增加了粪便传播的可能性。
4. 单克隆抗体47D11可以中和SARS-CoV-2
3月12日,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在bioRxiv上发表研究,发现一种人类单克隆抗体47D11,可以中和SARS-CoV-2和SARS-CoV。另外结果显示47D11与SARS-S1B和SARS2-S1B的结合不与ACE2竞争。该研究表明单克隆抗体47D11可以为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潜力。
3月12日,复旦大学、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陆路/姜世勃团队联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等在预印版bioRxiv上发表研究文章,确认了SARS-CoV-2的膜融合能力强于SARS-CoV。作者研制了一系列脂肽类物质,发现EK1C4是对抗SARS-CoV-2 的S蛋白介导的膜融合、假病毒感染和live病毒感染的最有效膜融合抑制剂。同时,EK1C4还对其他人类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以及SARSr-CoV的膜融合和感染作用非常有效,潜在地抑制了4种人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2的复制。
3月9日,北京大学姜保国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Lancet 在线发表通讯文章,首次提出将 COVID-19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同时在治疗COVID-19时,应注意潜在的多器官损伤及其保护和预防。
3月13日,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市新药设计重点实验李洪林团队和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可团队合作,在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表文章。该研究发现并验证了宿主细胞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调节免疫两种途径发挥广谱抗病毒药效,发现了临床已有药物来氟米特(Leflunomide)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可满足目前新冠肺炎临床急需,同时,新设计的候选药物S312和S416也有望开发成为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药,为将来冠状病毒及其他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战做好了候选药物的储备。
3月12日,武汉大学徐可及华东理工大学李洪林共同通讯在bioRxiv 在线发表论文,该研究确定了两种有效的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S312和S416,它们具有良好的药物样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均显示出对各种RNA病毒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包括A型流感病毒(H1N1、H3N2、H9N2)、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尤其是针对最近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Co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