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这200个药在我国卖得最好(附名单)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畅销药TOP200榜单公布,哪些药上榜?哪些企业最具成长性?往下看看吧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来,举国上下在寂寥的氛围中度过,但是关于2019年的各项年度数据逐步发布。
日前,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医药产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医药行业累计营业收入达到2.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119.5亿元,同比增长5.9%。
2019年在带量采购不断扩面、疾病诊断分组等控费措施下,药品价格水平进一步下降,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进一步放缓。
畅销药TOP200,西药为主
日前,网上一份IQVIA国内2019年畅销药TOP200品牌清单流出,这200个药品市场终端合计销售金额超过3000亿元,较这些药品上一年同期270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超过10%,可见这些畅销药品牌的市场增速要超过医药行业的总体水平。
根据米内网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市场终端药品合计市场销售金额超过9000亿元,笔者保守预计全年会达到1.8万亿元,据此推算这200个药品约占终端市场1/6的份额。
从中西药类别来看,西药(化学及生物药)超过2600亿元,占比超过86%;中成药约为400亿元,占比不到14%。显然,中成药的增速也明显低于西药,这与中药注射剂这两年频频被监控和列为辅助用药有关。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从治疗领域分布来看,心血管、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性抗感染药三类占绝大部分。
从畅销药TOP200各治疗领域席位数量上来看,肿瘤药最多,有37个;其次为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性抗感染药,分别有34个、33个;再次为消化道和新陈代谢、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神经系统药物,在20-30个之间,其余治疗领域在20个以内。其中,心血管、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性抗感染药三者合计品牌数占比超过50%,达到104个,其余治疗领域合计有96个品牌,占有席位数量不到50%。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从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分布来看,心血管、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全身性抗感染药三类药品终端市场销售额均超过500亿元,各类市场份额也均在15%以上,三类占畅销药TOP200合计销售额的50%以上。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总体根据ATC编码进行分类,中成药依据相应的疾病系统和西药进行合并。
内资企业为主,外资企业增速快
从企业性质来看,畅销药TOP200总体销售额还是以内资企业为主,从席位数量上看,内资企业品牌135个,合资外资品牌65个。
从销售额来看,畅销药TOP200中内资企业销售额占比超过60%,2019年接近1900亿元,外资企业超过1100亿元。但从成长性来看,外资合资企业明显高于内资企业,内资企业销售额2019年增速约为8%,而外资合资品牌合计销售额增速超过16%。这或与外资合资企业大多以原研药为主,疗效更为确切,价格降幅相对较小有关。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畅销药TOP200内资企业基本情况
在135个内资企业品牌中,企业合计销售额超过50亿的企业有6家,其中扬子江、恒瑞医药居前两位,销售均在125亿元以上,入榜的品牌数量也是最多的,有8-9个;其次为石药集团和正大天晴,销售额在90-100亿元之间,上榜的品牌数量也有5-6个。
从成长性来看,除四环制药由于以心脑血管辅助或监控用药较多销售出现下降外,其余企业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石药集团凭借丁苯酞等创新药品种的快速放量,2019年大增超过40%。
注:数据来源于IQVIA,各公司旗下子公司合并统计,如北京泰德、正大天晴纳入中国生物制药;其他企业同理。纯手工统计,可能存在少量误差,供参考。
※畅销药TOP200外资合资企业基本情况
在65个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中,企业合计销售额超过50亿的企业也有6家,其中阿斯利康、辉瑞居前两位,销售均在155亿元以上,其中阿斯利康2019年畅销药TOP200合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入榜的品牌数量也是最多的,达到10个;其次拜耳销售额合计也超过了110亿元,上榜的品牌数和辉瑞相同,也有6个。
从成长性来看,除赛诺菲由于氯吡格雷波立维销售额大幅下滑导致略有下降外,其余企业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增幅超过20%的有基因泰克、阿斯利康和拜耳三个企业。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销售额和增长最快品牌TOP10
在2019年畅销药TOP200品牌中,销售额大品牌集中在心血管、感染和肿瘤,而增长最快的品牌则集中在肿瘤。
2019年终端销售额TOP10品牌销售额均在30亿元以上,前四品牌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最大的为扬子江的地佐辛,终端销售额超过60亿元。从治疗领域分布来看,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有三个,全身性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各两个。
从企业性质来看,内资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各有五席。从成长性来看,有7个品牌保持增长,其中有四个品牌增速超过20%,两个超过60%;有三个品牌销售额有所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为赛诺菲的氯吡格雷波立维,下降超过9%。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从畅销药TOP200成长性TOP10品牌来看,2019年终端销售额增长均在85%以上,有六个品牌销售增幅在一倍以上,有四个品牌在九倍以上。从治疗领域分布来看,有六个品牌为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类药物,这与近两年国家鼓励抗癌药使用的积极政策及大面积进入医保(谈判)目录促进市场扩容有关。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其中,奥希替尼和安罗替尼均为2019年上市的肿瘤靶向药,上市当年即取得超过15亿元的销售额。
从企业性质来看,内资企业有七个品牌,外资合资企业占三席。这几年国内频频发布各类鼓励创新药的政策取得积极成果,创新研发环境不断改善,国内企业的创新研发投入热情提升,创新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逐步进入到收获期。
可见,随着我国积极抗癌诊疗政策和鼓励抗癌药政策的实施,疗效确切的靶向药将会快速赢得市场机会。
附:畅销药TOP200品牌榜单
注:数据来源于IQVIA,供参考。
作者:常青藤 来源:赛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