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例考虑为食管颗粒细胞瘤(GCT)的患者,该类疾病较为罕见,国内外报道甚少。消化道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其组织起源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超声内镜、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综合诊断,食管颗粒细胞瘤具有恶变潜能,且易与平滑肌瘤、间质瘤相混淆。
食管GCT内镜下表现多表现为黄白色或灰白色隆起,呈半球形、球形或乳头状,无分叶,表面黏膜完整、光滑,无糜烂、溃疡,无蒂,触之较息肉、乳头状瘤质韧或硬,钳之易滑脱,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直径多数在0.5~2.0 cm,多为单发,偶有多发。超声内镜检查多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病变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病灶主体位于黏膜下层,但与黏膜层分界不清,与固有层分界一般较好。
诊断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随诊观察、内镜切除、外科切除。部分学者认为,对于缺乏临床症状,肿瘤<1.0 cm,没有恶变倾向或不符合外科适应证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每年1~2年进行一次内镜和病理检查。
因食管GCT有潜在恶变风险,且可能并存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故多数学者主张进行积极的治疗,部分学者提出<2.0 cm,无肌层浸润的GCT可首选内镜治疗,包括ESD、EMR等,但也有部分学者对于>2.0 cm的病灶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安全性也较高,且大量文献报道,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胸腔镜、传统开放手术,其适应证有怀疑恶变、深层浸润、有内镜切除禁忌证、有多种临床症状。故对于此类疾病,目前未达成明确的治疗共识,但考虑到有恶变的潜在风险,建议发现后积极治疗,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