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医周医事丨新冠病毒可引发糖尿病;中国医师协会谴责郑大一附院恶性伤医事件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医疗政策与医生医事
1. 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在中国建成,具备年产1亿剂次能力
6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I/II期临床揭盲。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是目前全球首个具备年产1亿剂次能力,且唯一按照生物安全和GMP标准建设,从数量上能够满足紧急接种需求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填补了国内重大疫病防控在疫苗领域的生物安全空白。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介绍,新冠疫苗研发路线涉及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此次灭活疫苗项目作为5条应急疫苗技术路线之一,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入选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疫苗攻关任务,获得了科技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40多种新冠疫苗正在研发中。
来源:健康报
2. 中国基本医保覆盖13.5亿人,住院费用报销超60%
6月24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3540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水平提高到60%以上。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4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当年GDP比重约为2.5%;总支出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累计结存27697亿元,其中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19270亿元,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8426亿元。其中,参加职工医保3.29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医保10.24亿人,享受待遇人次和医疗费用持续增加,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实际报销水平均有所提高,居民医保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全国平均59.7%,职工医保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全国平均75.6%。
来源:环京津网
3. 中疾控:北京本次疫情排除武汉流行毒株或动物病毒外溢导致
6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6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其中病毒来源分析中指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该毒株比当前欧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可以排除由动物病毒外溢传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传播毒株或武汉流行毒株导致本次疫情。在北京已经加强监测和强力扩大社交距离的防控措施下,疫情进一步传播风险低。北京疫情近期有望得到控制。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4. 教育部:中国医学生有了学位互认的国际通行证
近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的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是由WHO和世界医学协会(WMA)联合创办,以保障全球医学教育质量为宗旨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只有通过WFME认定,其认证过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才能被全球健康卫生行业所接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通过了WFME的认定,中国医学生有了学位互认的国际通行证。目前工作委员会已完成全国106所医学院校(占比76.3%)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下一步将争取全覆盖。同时向中医、口腔、护理等专业拓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建立引领世界中医药教育发展的中医药专业认证体系。
来源:央视新闻
5. 中国医师协会谴责郑大一附院恶性伤医事件
6月23日下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发布了《关于我院孟庆军教授被尹某某刺伤事件的声明》,声明称,6月22日16时许,郑州大学两名医生被嫌疑人尹建党砍伤,造成孟庆军教授身上12处受伤,另一名实习医师为了阻止男子行凶时右手被割伤。其中,孟庆军教授的伤险及颈部动脉,非常严重,左上肢为贯通伤,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后,现在的身体状况平稳。据悉,尹建党曾经在我院门诊就诊,所患疾病为男性功能障碍等病,2019年11月21日,尹某某由医生孟庆军治疗,嫌疑人被当场抓获。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医师协会24日针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恶性伤医事件发布联合声明称,很痛心地看到针对医师的暴力事件又一次发生。随意剥夺公民生命、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医师协会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冠病毒研究新进展
1. Nature关注:越来越多的线索表明,新冠病毒可引发糖尿病
4月中旬的时候,德国基尔的18岁学生Finn Gnadt得知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几天后,他开始感到疲惫不堪且极度口渴。5月初的诊断结果让Gnadt得知自己患有1型糖尿病。他的内科医生、荷尔斯泰因大学医院的Tim Hollstein指出,这种突然发作的糖尿病可能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在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中,他们的免疫细胞开始破坏胰腺中负责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而且通常都是突然的。在Finn Gnadt这个病例中,Hollstein怀疑新冠病毒破坏了他的β细胞,因为他的血液中不含有通常会破坏分泌胰岛素的免疫细胞。目前已知,糖尿病是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的一个关键风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可能性更大。
2. 新冠肺炎研究领域科技贡献排名出炉,武汉大学名列前茅
Digital Science 6月初发布了一份报告“How COVID-19 is Changing Research Culture”,报告分析了出版趋势、区域研究重点、合作模式以及COVID-19研究的顶级研究机构。主要结论包括: 1.截至2020年6月1日,全球新冠肺炎相关研究产出42700篇,3100个临床试验,420个数据集,750篇政策文档,以及超过150个科研资助项目;2.尽管美国和欧盟在《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都超过了中国,但中国继续受益于先行者的优势,享有大量引用;3.自2020年初开始,发表关于COVID-19文章最多的前三名临床医院是麻省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3. 全球首次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新冠患者40%以上的死亡率
6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李红良、蔡菁菁、王义斌、夏家红及郭姣共同通讯在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题为“In-hospital Use of Statins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Mortality among Individuals with COVID-19”的研究论文,发现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显著相关:在经PSM配比后的他汀组和非他汀类组,28天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分别为5.2%和9.4%(死亡率降低达到44%),危险比为0.58。这些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显著改善COVID-19住院患者的预后。此外,该研究为涉及他汀类药物治疗COVID-19的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了支持和指导,以进一步明确他汀类药物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的效应。总之,该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明确证明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新冠肺炎患者更低的死亡率以及良好的康复状况相关。此外,本研究也为他汀类药物和ACEI/ARB的联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全性给予了肯定。
4. 西班牙去年3月从废水中检出新冠病毒
6月26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发布公告称,该校肠道病毒小组在2019年3月12日采集的当地废水样本检出新冠病毒。目前该研究已提交同行评审。此前,该小组的研究人员已在今年1月15日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存在,而西班牙本土直到今年2月25日才报告首例新冠确诊病例。领导该小组的阿尔韦特·博什教授称,研究者检测了2018年和2019年的废水样本,目前仅有2019年3月12日的样本PCR检测呈阳性,且病毒水平非常低,其他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此他表示,巴塞罗那旅游业发达,游客众多,世界其他地区可能也发生了类似情况,但许多病例或因被误诊为流感病例而被掩盖。
来源: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官网
5. 陈薇团队:发现首个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
6月22日,Science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领衔的团队通过识别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高效中和单克隆抗体,发现N端结构域是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新的脆弱表位,这为治疗性抗体和其他药物设计提供了新的有效靶标。此外,使用冷冻电镜技术高精度解析抗体与刺突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后,发现该抗体单独使用时能发挥高水平的病毒中和作用,也可与针对受体结合域的抗体联用作为高效的“鸡尾酒”疗法。这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了强效候选药物,也为靶向刺突蛋白N端结构域的药物和表位疫苗设计、新冠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