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明镜汀”第十期精彩继续,回看早期胃癌ESD治疗适应证综合评估策略
“明镜汀”是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 “消化界”倾情打造的消化内镜规范诊疗学术项目,希望能为消化内镜医生提供一个线上学习和交流的早癌诊治学习平台。
“明镜汀”将联合消化内镜、病理、肿瘤等科室专家,针对早癌相关的诊疗、前沿资讯、病例分析以及技术操作要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并定期组织答疑直播,旨在服务于更多相关科室医生,从而惠及更多患者。
新冠仍未完全散去,我们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搭建高效的线上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诊疗思路,造福更多患者。
让我们在春天到来之际,“赫”众家之力,敬美好“胃”来!
会议日程
直播观看方式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扫描二维码提问
专家介绍
曲波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急性胰腺炎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促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袁勇 教授
陕西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病理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分子病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孟宏学 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基础与病理学组委员
李增军 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早防早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分会副主任委员
闫炎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超声内镜学组委员
陈兆峰 教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甘肃省委员会理事
甘肃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理事
甘肃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姬瑞 教授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病理协作组组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消化学组委员
甘肃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甘肃省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胃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董海燕 教授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消化道疾病筛查与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山东省预防医学会肿瘤早诊早治分会常委
王小玮 教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炎症性肠病MDT组秘书
陈立冬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第一届胃食管反流病委员会青年委员
河南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委员
河南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
2020年5月22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联合“消化界”发起的“明镜汀”消化内镜规范诊疗学术项目第九期如约而至。会议邀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周德俊教授和山西省肿瘤医院郗彦凤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赞滔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锦林教授、山西省人民医院汪嵘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宇教授、邯郸市中心医院田云霄教授、唐山市人民医院武彦荣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田向东教授共同参加了本次线上会议,共同探讨早期胃癌诊治热点议题。
第一篇章 镜善镜美 有理有据
郗彦凤教授——胃癌HER2活检的现状与挑战
郗彦凤教授探讨了“胃癌HER2活检的现状与挑战”。郗教授谈到,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且胃镜常规检测未普及,我国大多数患者(60%~80%)在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为5%~20%,中位总生存期小于1年。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将HER2阳性胃癌总生存期延长超过1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精准的HER2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所有病理诊断证实为胃癌的病例均有必要进行HER2检测,对于辅助治疗后的病灶以及复发或转移病灶,如能获得足够标本,建议重新进行HER2检测。活检标本HER2检测与手术标本检测一致性高,但活检样本的固定质量普遍优于手术标本,减少了因组织处理和固定不佳导致的假阴性。超过30%的胃癌样本存在HER2检测异质性,多点活检有助于减少肿瘤异质性的影响,中国指南建议取6~8块,在活检时应尽量避开变性坏死部位。
杨锦林教授——早期胃癌ESD治疗适应证的综合评估策略
杨锦林教授探讨了“早期胃癌(EGC)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适应证的综合评估策略”。早期胃癌ESD适应证评估包括病变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溃疡以及分化类型等,其中病变大小和溃疡在内镜下可直接判断,而判断浸润深度和分化类型的方法目前并不明确,缺乏早期胃癌ESD适应证统一的标准术前评估流程。因此,华西医院杨教授团队进行了相关研究,建立了基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验的早期胃癌ESD适应证综合评估标准流程。研究发现,共聚焦内镜(CLE)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准确性较超声内镜(EUS)高,推荐使用CLE诊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显像技术(ME-NBI)下不同分型可有效辅助预测早期胃癌分化类型。根除幽门螺杆菌(Hp)会使EGC更难诊断和确定边界,推荐应在ESD治疗后再行Hp根除。根据研究结果,杨教授团队提出了早期胃癌ESD治疗适应证综合评估流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第二篇章 学术前沿 直击热点
Q
活检阳性率与手术标本HER2阳性率有何不同?哪些因素与胃癌HER2阳性率有关?
田云霄教授:活检标本HER2阳性率高于手术标本,主要原因是:1. 活检标本取材固定比较及时,而手术标本因为多方因素导致固定不及时,从而引起HER2假阴性;2. 活检标本可以从肿瘤各个部位进行取材检测,而手术标本会主观选择一两块标本进行检测,人为因素太多,从而造成检测假阴性或假阳性;3. 对于转移性或晚期胃癌,活检能够避开坏死部位,取到更好的检测HER2的标本。因此,胃镜活检标本能更好地反映胃癌HER2的表达情况。此外,胃食管结合部、Lauren分型为肠型以及转移到肝癌的肿瘤其HER2阳性率偏高。
Q
对于进展期或晚期胃癌,指南推荐胃镜活检标本HER2检测多点取材6~8块,是否存在普及难度?
杨锦林教授:我认为难度不高,对于进展期或晚期胃癌,出现单纯的病变面积非常小,浸润深度较深的患者概率较低,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胃癌,满足活检标本HER2检测多点取材的操作性较高。HER2检测多点取材的普及难度不在于操作难度,而在于医生是否有这样的操作意识。因此,我个人建议应该严格按照指南进行操作。
Q
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哪些?
王赞滔教授: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的适应证包括:1. 如果没有溃疡,无论病变面积大小,都是绝对适应证;2. 如果没有溃疡,病变面积小于20 mm,则是相对适应证;3. 存在溃疡的前提下,病变小于30 mm,是绝对适应证,大于30 mm则是非适应证;所有适应证的制定都是根据淋巴管及淋巴结转移风险制定的。
第三篇章 临床实践 赫然有名
王赞滔教授——那一瞥的温柔
王赞滔教授汇报了一例微小型胃癌病例。患者男性,67岁,主诉反酸3年余,影像学检查指标均为阴性,但Hp感染阳性,内镜下诊断发现病变范围小,直径5 mm左右。初步诊断为炎症、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未分化、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术后内镜与病理还原发现细胞形态失去腺管内梭形结构,呈圆形、椭圆形,出现复层,核浆比失衡,细胞大小和形态不一、未见确切病理性核分裂现象,浸润基底膜形态不规则。最终诊断为胃高分化腺癌,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为阴性,无脉管和淋巴管转移,0-IIb型,病变大小为5 mm×6 mm。针对这个病例,王教授认为,对于胃食管结合部的微小早癌需要格外重视。
田向东教授——消化道早癌病变术前精查及病例分享
田向东教授向大家分享了消化道早癌病变术前精查的指南共识并分享了三例早癌病例。田教授首先根据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相关共识,详细介绍了癌前病变的内镜检查技术,包括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等,以及内镜下切除消化道早期病变术式及切除适应证。随后,田教授分享了三个病例,分别是胃早期病变ESD治疗、直肠巨大腺瘤ESD治疗及食管早期多发病变ESD治疗。其中,针对食管早期多发病变ESD治疗,田教授存在两个疑问,即发现中度异型增生,进行非治愈性切除,术后如何处理?对于基底切缘距离较近的病变,应该如何进行后续治疗?
针对田向东教授的问题,杨锦林教授认为,追加食管外科手术患者的获益并未明显高于未追加手术的患者。首先,需要重新核查病理报告,判定是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还是炎症状态;其次,需要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的情况选择治疗;最后,进行多学科判定,如果患者年龄偏高,追加外科手术需要慎重处理。对于非治愈性切除,随访的时间间隔需要缩短。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周德俊教授作总结发言。周教授称,胃癌的早诊早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的互动,包括基层医院的筛查到大型医院的精查。同时,应该进行分级诊疗,将胃癌筛查工作下沉到基层医院中去,才能提高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