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让我怎么发现你!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癌症仍然是闻之色变的疾病,尽管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微创、介入及系统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提高了生存及治愈的机会。就笔者熟悉的肝癌领域,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4%左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肝癌等医生发现已经失去根治治疗的机会。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47岁,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约10年,6年前开始抗病毒治疗,期间换用过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和HBV DNA等指标长期正常,定期在我院门诊随诊,每年我院门诊配药及检查不少于10次。20天前B超检查,肝脏有占位性结节病变。建议CT等进一步检查。
在肝脏右前叶下段可看到一个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CT的动脉期没有明显的增强,门静脉期也没有明显的廓清现象。没有典型的肝细胞肝癌的“快进快出”表现。
在结合其他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均阴性。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是肝细胞肝癌?在医生间产生了争议。
笔者认为,患者长期在我院门诊随访,定期检查,既往未在这个位置发现占位性病变,突然出现高度怀疑恶性可能,建议病理检查及消融清除。
【手术过程】
我们选用了射频消融,病灶不到2cm,我们选用3cm抓针,分两次进行了消融,术中肝穿取得病理。手术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病理】
诊断:肝细胞肝癌(小梁型),中分化;无脉管侵犯。
病理解读:肝细胞呈典型小梁排列,多层,核浆比例失调,未见脉管浸润。组化CD34阳性,GPC-3弱阳,Heppar-1阴性。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
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血清AFP≥400 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做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异常凝血酶原(PIVKA Ⅱ或des-gamma carboxyprothrombin,DCP) 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也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特别是对血清AFP阴性人群。这段内容是指南对AFP及其他血清标志物的评价,事实上,对很多病人来说,均没有异常升高,这些指标的价值在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不够,异常了高度怀疑,正常不排除。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HBV和(或)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 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US)和血清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CT和MRI】
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体会】
这例肝细胞肝癌,我们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得益于患者的定期检查、随访。也归功医生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2019版《原发性肝细胞癌诊疗规范》
作者:谭友文 来源:老谭说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