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反流性食管炎:想要疗效好,全程管理少不

2021-03-25 04: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反流性食管炎:想要疗效好,全程管理少不了


导语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咽喉部引起的症状和(或)并发症,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有烧心、反流,根据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及柱状上皮化生,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来,国内外多个指南提出RE的初始治疗+维持治疗的全程管理方案。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RE的全程管理。

为什么需要进行全程管理?

2014年欧洲内镜外科协会(EASE)GERD指南指出,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 [1-5],符合以下特点:(1)GER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关于GERD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食管抗反流功能减弱、抗损伤因素下降、食管感觉功能异常及攻击因素增强等,且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2)GERD易复发,病程长。其中,RE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停止6个月内,症状复发率高达90%[4]。而复发又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发现,复发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6];(3)GRED可合并多种并发症,如食管溃疡、食管狭窄、食管出血、Barrett食管(BE)、食管腺癌等。且病程持续时间越长,进展为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风险越高。而Barrett食管的发生又与食管黏膜损伤呈正相关,根据RE洛杉矶分级,LA B-D级患者Barrett食管发生率高达27%[7]。RE作为存在黏膜损伤的更严重的GERD,约占30%[8],NERD中10%的患者又将进展为RE,因此RE被认为是一种更严重的GERD的表现。同时,RE还可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4)GERD是一种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综上所述,GERD符合澳大利亚卫生福利研究所总结出的慢性疾病的特点[9],因此,它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进行长期及全程管理。

全程管理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目前,国内外多个GERD指南指出RE的治疗目标:黏膜愈合、症状缓解 [1,10-13]。烧心、反流作为GERD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GERD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其中,反流作为GERD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包括日间酸反流与夜间酸反流,而夜间酸反流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4]。但是,RE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与黏膜愈合情况并不同步 [15-16]。同时,研究发现,黏膜糜烂越严重,患者越易出现溃疡、出血等并发症[17]。当黏膜愈合后,食管黏蛋白分泌(保护食管)增加,食管黏膜下层和唾液腺功能改善(机制见图1)[18]。进一步研究发现,黏膜愈合的患者中症状缓解率约80%[19],所以黏膜愈合是更具有临床意义的治疗目标。因此,RE患者全程管理的目标在于黏膜愈合+症状缓解,黏膜愈合是治疗的重要目标,是症状缓解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基石;症状缓解是基本目标,但人群间存在较大差异。


图1 作用机制图

全程管理,目前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 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GERD的全程管理治疗方案大同小异[11-13](见表1)。但目前我国消化医生对维持治疗的认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 国内外指南推荐GERD治疗中,PPIs疗程为8周,但研究发现,PPIs治疗8周黏膜愈合率较4周黏膜愈合率虽有所提高,但愈合情况仍不乐观[20]。日本真实世界数据显示,RE患者PPIs维持治疗持续1.1年,黏膜愈合率仅约60%[21]


◆ RE黏膜愈合率与24h胃内pH 4 HTR(Holding Time Ratio,持续时间占比)呈线性相关,即抑酸作用越强、越持久,黏膜愈合率越高。D. ARMSTRON的研究显示,相对于抗酸药、H2RA,PPIs抑酸作用更强,24h胃内pH>4的时间可达16~18小时,愈合率更高[22]。因此,24h胃内pH>4 HTR是RE黏膜愈合的良好预测因素。24h胃内pH>4 HTR≥90%治疗4周后或 24h pH>4 HTR≥75%治疗8周后,RE黏膜愈合率预计可达100%。而目前常用的PPIs治疗24h胃内的pH>4 HTR均未能达到75%,无法满足黏膜愈合的治疗需求[23-26]


◆ 同时,患者依从性差,忘记服药和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易导致复发[27]]。


因此,目前反流性食管炎全程管理面临的挑战,可能源于医生对疾病的认知、药物的疗效及患者的依从性。


由于现有治疗存在局限性,近年来RE管理不断取得进展,有望满足RE患者更多的治疗选择需求,包括药物选择,如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抗焦虑药物、胆酸结合剂等的使用;非药物选择,如抗酸射频治疗、电刺激、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等。P-CAB(伏诺拉生)作为全新一代的抑酸药物,在作用机制上与PPIs存在明显差异(如图2)[28],具有以下特点:不是前体药物,无需活化,直接与H+/K+-ATP酶结合,同时在酸环境中更稳定,半衰期长达9h,起效更快。相对于传统的PPIs,伏诺拉生在RE初始治疗阶段具有以下优势:(1)抑酸效果更强,其全天及夜间pH>4 HTR能达到更高水平,最高可达95%[29];(2)抑酸效果更持久,每天一次、且无需餐前服用,提高患者依从性[29];(3)起效时间快,伏诺拉生20mg第一天即有31.3%RE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0],治疗4周黏膜愈合率可达95%以上[31];(4)安全性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同目前常用PPIs相当[32]


表1 指南中GERD的全程管理治疗方案


图2 P-CAB与PPIs作用机制对比

小结

GERD是一种病因复杂、容易复发的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且持续的黏膜损伤将增加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进行疾病的长期管理。RE的疾病管理目标是黏膜愈合和症状缓解,黏膜愈合是更具有临床意义的治疗目标,治疗达标理念应贯彻在初始治疗+维持治疗全程管理方案的始终。


本文指导专家

吕宾 教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 Fuchs, et al. Surg Endosc.2014;28:1753–1773.

[2] 陈旻湖, 周丽雅.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与进展.  2016; 16-24.

[3] HerregodsTV, et al. NeurogastroenterolMotil. 2015 ep;27(9):1202-13.

[4] Carlsson R, et al.Eur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8 Feb;10(2):119-24.

[5] Yang Won Min, et al.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6 Jan;22(1):86-93.

[6] Lei WY, et al. Therap Adv Gastroenterol. 2019;12:1756284819864549.  

[7] Gilani N,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 Jun 14;14(22):3518-22.

[8] Savarino E, et al.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10(6):371-80.  

[9] BernellS, Howard SW. Front Public Health. 2016 Aug 2;4:159.

[10] Hunt R, et al.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7;51(6): 467-478.  

[11] Philip O,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3;108:308-328.  

[12] Iwakiri K, et al. J Gastroenterol.2016 Aug;51(8):751-67.  

[1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胃肠病学, 2015(3):155-168.  

[14] Wagner JS, et al. Expert Rev PharmacoeconOutcomes Res.201111(6):739-49.  

[15] Zou DW , et al. Scand J Gastroenterol.2011 Feb;46(2):133-41.  

[16] Cheung TK, et al. Digestion. 2007;75(2-3):128-34.

[17] Sakaguchi M,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7 Jan 14;23(2):318-327.  

[18] Sarosiek J.Ann N Y Acad Sci. 2016 Sep;1380(1):155-161.  

[19] Devault KR, et al.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6 Jul;4(7):852-9.  

[20] BardhanKD, et al. Aliment PharmacolTher. 2007;25(12):1461–1469.  

[21] Higuchi K, et al. Intern Med. 2013;52(13):1447-54. 

[22] D. ARMSTRONG. Aliment PharmacolTher 2004; 20 (Suppl. 5): 19–26.  

[23] Wilder-Smith CH, et al. Digestion. 2003;68(4):184-188.  

[24] Warrington S et al. Aliment pHarmacolTher. 2002;16(7):1301-1307.    

[25] Blum RA, et al. Clin Ther. 1997;19(5):1013-1023.  

[26] Hatlebakk JG. Aliment pHarmacolTher. 2003;17 Suppl 1:10-5; discussion 16-7.  

[27] Dal-Paz K, et al. Dis Esophagus. 2012 Feb;25(2):107-13.  

[28] Martinucci I,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7;18(11)1145-1152.

[29] Toshihisa Takeuchi,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0, 51:534-543.

[30] Oshima T,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9 Jan;49(2):140-146

[31] Ashida K,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6;43(2):240-51.  

[32] Xiao Y, et al. Gut. 2020 Feb;69(2):224-230. 


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CN/TKBT/2004/0080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