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看肝癌的治疗方案选择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 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治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肝癌的多种治疗方案是医学的进步,也是无奈,更加说明了肝癌的治疗的复杂性。
任何一个医生也无法掌握所有的治疗手段,由于本身医生认识的局限性,医生更多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有更大的选择权。患者更是在治疗方案中的弱者,往往听从医生的安排。因此,我国卫健委在2017年、2019年分别出台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疗规范》,其目的为了肝癌的治疗更加规范。即便如此,看这个规范的制定者,外科仍然是主导者,客观、公平、公正永远在路上。
下面我就从一个内科医生的角度,在实践中来理解这些方案。
病例分享
男,54岁,本地人,有乙肝肝硬化病史2年,已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肝功能一直正常,HBV DNA阴性,是一个由慢性乙肝导致的代偿性肝硬化,病情非常稳定,近2年服从医嘱,定期检查超声,AFP,肝功能,HBV DNA等指标,均无异常发现。2019年7月的CT检查也无异常发现,如下图。
但仅4个月后,在常规的检查中发现AFP增高,当时的超声检查也未发现占位性病变,由于才进行CT检查不久,患者选择了动态观察。12月底,AFP出现进行性升高。我们建议其进一步CT或者磁共振等检查,如下图。
很明显在右肝后叶,S7位有个1CM左右的占位性病变,动脉期明显增强、门静脉期消退,是典型的肝细胞癌表现,结合AFP、乙肝肝硬化病史,诊断肝细胞癌明确。
手术过程
我们选择了射频消融,这个病灶周围有重要的下腔静脉、肝右门静脉和肝右静脉,如果使用抓针消融,极可能伤及这些大血管,最后我们团队采用点针,冷循环消融的方法。选择侧位,在CT引导下,准确穿刺到位,消融(如下图)。
手术效果
手术后第三天复查AFP即出现大幅度下降。一月后正常。最近随访第三月维持正常。
三月后CT复查病灶被彻底灭活。
治疗体会
这例患者是一例非常早期的小肝癌,显然外科手术和局部消融是两种都可以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案。这例患者最终没有选择手术,其原因在于,病灶属于手术难度较大的位置,绝大多数外科医生不一定都具有这个肿瘤的手术技能。肝癌的外科治疗仍然是高难度的技术,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医生即便在外科界仍然凤毛麟角。
在2019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疗规范》中明确提到“对于单个直径≤2 cm 肝癌,有证据显示射频消融的疗效类似或高于手术切除,特别是位于中央型的肝癌”。在外科大咖为主制定的规范里出现这样的事实陈述,是无数局部消融人的汗水换来的!实践证明,这例HCC选择局部消融完全正确,手术简单,费用低。
作者:谭友文 来源:老谭说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