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最老的促动力药物的区别和应用注意事项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属于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兼有止吐和促胃肠动力作用,临床可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那么,这两个药物有什么区别?使用时需注意什么呢?
一、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的区别
甲氧氯普胺可阻断中枢性和外周性多巴胺D2受体,同时还有5-HT3受体拮抗作用,有较强的中枢镇吐作用,并能增强胃动力。其效应主要限于上消化道,而对结肠活动无显著影响,不影响胃酸分泌,对反流病效果不佳。易透过血脑屏障,可因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致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老年人,可引起困乏、易激、震颤、面肌痉挛、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帕金森样症状。
国外建议老年人除胃轻瘫外应避免使用,尤其是虚弱的老年人。但国内长期应用的常用剂量为5 mg,3次/d,不良反应少见。
多潘立酮为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可直接阻断胃肠道多巴胺D2受体,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其促动力作用胃部强,对小肠和结肠平滑肌无明显作用,对食管下段运动改变及下食管括约肌的张力影响不大。很少透过血脑屏障,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罕见,但可见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和老年痴呆者。可引起高乳素血症,老年男性者长期服用可出现乳房胀痛或溢乳现象,可致Q-T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有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报道。
因国外有致心脏猝死和严重心律失常的报道,建议60岁以上人群使用时,应控制疗程,剂量不宜超过30 mg/d,且建议仅用于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
表1. 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的作用特点
甲氧氯普胺 | 多潘立酮 | |
作用机制 | 中枢和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 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 |
作用部位 | 上消化道为主 | 上消化道为主 |
血药浓度达峰时间 | 0.5~1.0 h | 0.5 h |
半衰期 | 2~4 h | 7~8 h |
止吐作用 | 有 | 有 |
血脑屏障 | 易透过 | 不易透过 |
代谢途径 | CYP2D6 | CYP3A4 |
主要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反应 | 催乳素作用 |
锥体外系作用 | 有 | 罕见 |
心脏不良反应 | 极少 | 国外有报道 |
血清泌乳素升高 | 常见 | 常见 |
药物相互作用 | 多 | 较多 |
注:药物有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分泌增多的副作用。如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氧氯普胺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也致催乳素分泌增多;多潘立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几乎无拮抗作用,不易致锥体外系反应,但仍可在一些缺乏血脑屏障保护的中枢部位如CTZ(止吐作用)、垂体前叶(释放催乳素)产生效应,进而引起催乳素的过度分泌。
二.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使用的注意事项
甲氧氯普胺临床可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呕吐、糖尿病胃轻瘫等。多潘立酮可用于颅外伤、偏头痛、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溴隐亭)和放疗等引起的恶心、呕吐,或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反流性胃食管病、胃炎、胃下垂等。
⑴ 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是甲氧氯普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僵硬、肌肉不随意收缩、抽搐、震颤等,大多数在用药1天内出现,大剂量用药、静脉给药速度过快、长期用药等均易诱发锥体外系反应。
迟发性运动障碍又称迟发型多动症,是一种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反应,长期使用甲氧氯普胺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长期(1年以上)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治疗者,在减量或停服后最易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某一肌群的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包括口-舌-颊三联症,肢体不自主的重复运动或抽动,及躯干肌运动不协调等。
⑵ 警惕多潘立酮的心脏不良反应
有报道,多潘立酮日剂量超过30 mg和/或伴有心脏病者、接受化疗的肿瘤者、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年龄大于60岁者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心脏病者、接受化疗的肿瘤者、电解质紊乱者使用时需慎重,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乱。
⑶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 |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甲氧氯普胺 | ① 与西咪替丁、慢溶型地高辛合用,后者的胃肠道吸收减少,间隔2 h服用可减少这种影响。甲氧氯普胺还可增加地高辛的胆汁排出而改变其血药浓度。 ② 甲氧氯普胺可增加泌乳素的血浆浓度,而干扰可降低血浆泌乳素药物的作用如溴隐亭。 ③ 与能致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如吩噻嗪类药物等联用,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与严重性均有所增加。 ④ 与乙醇或中枢抑制剂等联用,可增强其镇静作用。 ⑤ 因甲氧氯普胺可释放儿茶酚胺,正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的高血压者,使用时应注意监控。 ⑥ 与抗胆碱药、麻醉性镇静药合用,其对胃肠道的效能可被抵消。 ⑦ 与对乙酰氨基酚、左旋多巴、锂盐、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环孢素、乙醇、地西泮等联用,胃内排空加快,可使后者在小肠内吸收增加。 ⑧ 与阿扑吗啡联用,后者的中枢性与周围性效应均可被抑制。 |
多潘立酮 | ① 多潘立酮主要经CYP3A4代谢,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轻度延长。显著抑制CYP3A4酶并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胺碘酮,与多潘立酮合用,会增加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禁与上述药物联用。 ② 主要在胃内吸收的药物,可因多潘立酮加速胃排空而降低疗效。 ③ 与对乙酰氨基酚、氨苄西林、左旋多巴、四环素等联用,可增加后者的吸收速度,但不影响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 ④ 抗胆碱药如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等会减弱多潘立酮的作用,不宜同服。 ⑤ 与锂剂、地西泮联用,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 ⑥ 与抑酸药和抗酸药合用,后者使胃内pH改变,可减少多潘立酮的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