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侯晓华教授:重视新冠病毒对消化系统的损

2021-04-23 04: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侯晓华教授:重视新冠病毒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及其经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作者:侯晓华教授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底由武汉开始逐渐迅速发展至全国各地,传染性强,已成为当今举国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尽管科学家致力于COVID-19的研究,但与公共健康相关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病毒的传播模式和传染途径等,目前还知之甚少。目前研究提示,除了呼吸道传播,2019-nCoV还可能存在粪口途径传播。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不少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器官损伤。这对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制订,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底由武汉开始逐渐迅速发展至全国各地,传染性强,已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世界各国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已证实在感染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es,2019-nCoV)的患者咽拭子和痰标本中检测出病毒核酸阳性,分离出病毒。但也有初步研究认为2019-nCoV极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同时发现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不少患者出现消化系统器官损伤。为更好控制与阻断2019-nCoV的传播,预防在医疗行为中被感染,治愈COVID-19患者,消化科医师必须高度重视2019-nCoV的粪口传播,以及对消化系统损伤。


一、2019-nCoV存在粪口传播可能性


粪口传播是指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经传染源粪便排出体外,并散播到环境中,污染食物、衣物、水源等,当健康者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病原体通过手、口,进入消化道而引起感染,同时环境中形成的(如马桶冲水引起)含病原菌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之后被易感者吸入呼吸道而造成传播。


虽然此次COVID-19疫情以呼吸道症状首发者占绝大多数,但在诊治COVID-19的临床实践中,仍发现不少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临床中约25%的初诊未用药患者出现过腹泻、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Wang等分析了中国138例确诊COVID-19病例,其中消化道症状首发患者占10.12%。《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早报道了在美国首例COVID-19患者粪便中检测到2019-nCoV核酸阳性。随后,国内学者证实COVID-19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到2019-nCoV RNA阳性,阳性率约为6.50%。以上事实高度提示,经粪口传播可能是2019-nCoV的潜在传播途径。


尽管2019-nCoV粪口传播还需要直接证据支持,但其他冠状病毒,如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已被证实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约1/3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确诊患者伴有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或腹痛。在MERS确诊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MERS-CoV RNA阳性。Zhou等将MERS-CoV通过直接灌胃的方式感染小鼠,该病毒不但能够在小鼠肠道中存活、复制,而且感染小鼠出现肠道炎症。随着肠道炎症的进展,小鼠肺部出现炎症并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间质性肺炎,并且在肺实质中检测到MERS-CoV,说明存在MERS-CoV通过入侵消化道后传递到肺部的路径。2019-nCoV也有可能有类似的传播途径。


二、2019-nCoV对消化系统的损害


COVID-19患者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为多见,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存在肝损害,特别是重症患者;少数患者出现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尽管尚不明确这些消化系统症状出现的确切原因,但可能分原发性、继发性损伤。


虽然目前尚无2019-nCov在消化道定植的直接证据,但其他冠状病毒,如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已被证实存在消化道定植。通过灌胃的方式将MERS-CoV感染小鼠,可在小鼠的肠组织中检测到MERS-CoV阳性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的结肠活组织检查或尸检标本中,可检测到SARS-CoV。


在MERS-CoV小鼠模型中,观察到模型小鼠小肠黏膜绒毛增宽,肠黏膜水肿、脱落,提示MERS-CoV可对消化道造成原发性损伤。在SARS患者尸检标本中,可见消化道局灶性炎症。对于COVID-19患者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不除外2019-nCov对消化系统的直接损害所致。


目前研究表明,2019-nCoV是通过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进入宿主细胞,进而造成感染和发病。Zhang等研究发现,ACE2不仅在肺泡上皮细胞上高表达,其在食道上皮和复层上皮细胞,以及在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性肠上皮细胞中也高表达。以上结果提示,2019-nCoV可能通过ACE2受体入侵消化道靶器官,进而造成原发性损伤。


COVID-19患者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为继发性损伤,特别是肝脏损伤多见。在临床实践中,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抗病毒药物应用于抗2019-nCoV治疗,上述药物普遍存在腹泻、恶心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可由COVID-19患者合并的应激性溃疡或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所致。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免疫损伤、药物、全身炎症反应、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的低氧、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非病毒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肝损伤,在治疗COVID-19时一定要关注肝脏损伤。


三、切断2019-nCoV粪口传播预防COVID-19


基于其他冠状病毒的研究,已提示2019-nCoV也极有可能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因此,切断粪口传播对于预防COVID-19就显得非常重要。可采用的主要防护措施如下。


1.厕所卫生:便纸即时冲走,而不置入垃圾桶,便后应盖好马桶盖并及时冲洗。


2.卫生间清洁:保持卫生间干洁,注意下水道系统通畅,观察有无渗漏,若有反水、漏水情况,及时检修。


3.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均要洗手。


4.公共场所清洁:加强生活、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定期消毒。


5.重视消化内镜操作过程防护:消化内镜诊疗前,需结合患者病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初步排除COVID-19。对于已确诊COVID-19患者,若情况紧急必须行内镜诊疗,需在具备COVID-19防护条件的特定病房进行。诊疗结束后,对诊疗场所和设备进行终末消毒。



来源:消化科空间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