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的演变

2021-10-10 00: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炎症性肠病治疗目标的演变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9,9(5) 葛文松.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目前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IBD的治疗目标最初为临床缓解,随着基础研究进展及新型生物制剂的临床广泛实践,推荐黏膜愈合作为IBD的重要治疗目标,最近深度缓解作为一个新的治疗目标被提出,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疾病评估,本文主要介绍IBD治疗目标的演变及黏膜愈合、深度缓解作为IBD治疗目标的重要意义。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 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存在慢性肠道炎症,导致黏膜溃疡和肠功能的逐步破坏。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IBD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使该病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由于目前IBD尚不能根治,其诊治问题也成为消化科医师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随着治疗理念及生物制剂的广泛应用,IBD的治疗目标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一、IBD治疗目标的演变


长期以来IBD的传统治疗以急性期控制病情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早期临床治疗目标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改变IBD的病程,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临床症状缓解的IBD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和黏膜炎症,肠道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可进一步导致肠道结构的不可逆改变,进而进一步出现肠腔狭窄、瘘管、脓肿形成、甚至癌变,患者往往需要反复住院、甚至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IBD治疗目标不应仅限于临床缓解。近年来由于基础研究的进展,揭示众多的IBD免疫性炎症靶标,研制出各种生物制剂药物,特别是生物制剂经临床多中心试验良好的效果,传统的以临床症状缓解为治疗目标出现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共识意见和临床指南将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MH作为新的治疗目标,MH可改善IBD预后。但是,已经达到MH患者的肠道黏膜组织中仍然存在程度不等的炎症,因此在MH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治疗目标,即深度缓解(deep remission,DR,最近的国际IBD组织(IOIBD推荐DR治疗的临床实践目标。然而,这个概念目前还有争论,多数学者认为DR应该包括临床、内镜组织学缓解,追求一个可以阻止或逆转肠道损伤、并改变IBD自然病程的新目标。



二、MH定义及其获益


IBD的特征是存在慢性肠道炎症,导致黏膜溃疡和肠功能的逐步破坏。IBD活动性的评估对于指导治疗决策和随访至关重要。虽然控制疾病活动是临床实践和临床试验的强制性终点,然而,基于临床缓解的治疗策略未能改变IBD的病程。MH现在被认为是IBD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的主要治疗目标。MH与持续的临床缓解、无类固醇缓解、住院和手术率降低有关。


1.MH的定义:


在CD中,大多数研究将MH定义为基线时已证实黏膜溃疡的患者中没有黏膜溃疡。这种将MH定义为溃疡完全消失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它没有考虑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残留病变(如糜烂或红斑的患者,这种"黑白"的终点可能很难在治疗中实现。2015年,IOIBD提出SES-CD 0~2分用于定义CD的内镜缓解。


关于UC中MH的定义,文献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2007年,IOIBD中提出了UC的MH定义:所有可见的肠黏膜段无脆性、糜烂和溃疡。虽然MH意味着在理论上肠道无病变,但肠镜下发现异常血管模式若缺乏UC的其他特性也还是符合MH的特征。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中MH的定义是Mayo内镜评分是0或1分。


2.MH与远期疗效:


在CD方面,对ACCENT-1研究的后续分析表明,获得MH可增加临床缓解的时间和延长临床复发的时间。一项亚研究关注2年时内镜检查结果对预测未来2年临床结局的价值,治疗2年评估时若达到MH(定义为SES-CD得分0,2年后临床缓解率仍保持在68%;而持久的疾病活动(SES-CD评分2~9的患者2年后临床缓解率只有35%(P=0.004。另一项来自法国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获得MH患者较未达到MH的患者治疗方案优化或转换其它类型生物制剂的情况较少。


在UC,类似的研究表明当实现MH时预防疾病的长期复发是可能的。研究数据表明,MH可能与改善长期缓解率和降低CD和UC的疾病复发风险有关。


3.MH与疾病并发症:


在2015年法国三级转诊中心评估CD的长期预后的研究中,与未达到MH的患者相比,MH患者住院次数更少(13% vs. 38%,P=0.002,腹部大手术次数更少(3% vs. 27%,P=0.002


2007年的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证实,MH对UC患者的疾病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458例IBD患者在诊断为IBD后分别在基线、1年和5年后进行了临床和内镜评估。研究显示1年获得MH的UC患者中随访5年接受的结肠切除术率约2%(3/178,而1年未获得MH患者中有7%(13/176)的患者接受了结肠切除术(P=0.02。研究强调了MH对手术干预率的潜在好处。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需要确认MH对长期病程和并发症的影响。



三、DR定义及其获益


1.DR的定义:


IBD的DR理念为该疾病的活动性在临床、生物学、内镜和组织学水平上全面被控制。然而,目前没有确切的DR定义。2013年的一项芬兰回顾性研究中DR定义为没有临床症状和伴随的内镜缓解(SES-CD 0~2分或Mayo内镜评分0~1分


2014年的一项评估阿达木诱导和维持中度到重度回肠CD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提出的DR的定义为结合内镜和临床疾病活动的指标,如CDAI<150和完全MH(无黏膜溃疡。另外,2014年一项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活动性回结肠CD双盲、随机、多中心、Ⅲ期研究中DR定义为完全MH(SES-CD评分0与临床缓解期(CDAI<150。2015 SONIC研究中,DR定义为临床缓解(CDAI<150和MH(无任何黏膜溃疡,但也提出了可能符合深度缓解定义的"替代复合终点":临床缓解+正常CRP;正常CRP+ MH;临床缓解+正常CRP + MH。


在UC中,肠黏膜外观正常已经在临床试验中使用了很多年,但是没有将DR作为主要终点的研究。有两个对照试验评估的Asacol治疗轻中度UC有效性的研究,患者完全缓解定义为内镜和临床缓解期与正常大便频率、无直肠出血,正常的肠功能。


因此,UC和CD的深度缓解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大多数临床试验中,临床和内镜检查结果的结合是定义深度缓解的关键参数。


2.DR与长期结局:


在CD方面,2014年一项生物制剂诱导和维持中重度回肠结肠CD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在第12周和52周进行DR评估。生物制剂治疗组中11例患者在第12周时获得了DR,早期DR的患者没有住院或接受CD相关手术。非DR组有9例(17%住院,3例需要CD相关手术。2012年,一项意大利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了美沙拉嗪治疗UC患者的临床和内镜缓解情况,61例患者在治疗开始后第6周获得了临床缓解,其中56例(92%也获得了内镜缓解(Mayo内镜评分≤1。临床和内镜缓解(DR患者1年的累计临床复发率为23%,而仅临床缓解患者的累计临床复发率为80%。深度缓解还可以改善IBD患者的生存质量。一项西班牙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估了黏膜愈合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115例达到深度缓解的IBD患者纳入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深度缓解的IBD患者中,80%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是正常的。



四、总结


目前IBD的长期治疗目标是通过预防肠损伤和残疾来改变疾病的自然史。以症状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显然无法达到这些目标。黏膜愈合是IBD患者重要的治疗目标。临床实践中,CD的MH定义是没有溃疡,而对UC则是黏膜没有易碎性、糜烂和溃疡。这个终点应纳入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以改变CD和UC的自然史。在临床实践中,深度缓解的定义是临床缓解与内镜缓解相关,深度缓解可能是改变IBD病程和患者生活的最佳途径。尽管FDA和IOIBD现在推荐达到深度缓解,目前的IBD治疗,尤其是生物制剂可以达到深度缓解的治疗目标,但支持这一治疗目标的数据较少,因此仍然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来提供更多的证据。


来源:消化科空间


投稿邮箱:DDP@high-med.com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