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结肠早癌病例
2021-10-19 有人浏览 未知结肠早癌病例
晚上闲来无事,无意间发现了一本消化道早癌图谱,重读下经典病例。以下内容选自2009年出版的胃肠道早期图谱英文版,仅供学习之用,水平有限,纯属个人理解,欢迎交流。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此书是一本学习消化早癌的经典之作,很可惜没有更新第二版。随着时间推移,书中的分类也许不适合现在的临床分类。但是,书中的病例非常的经典,非常有借鉴之用,能带来相当大的收获,希望未来有更新版的出现。
例1 患者男性,70岁,早期结肠癌,O-IIc型,高分化腺癌。
白光内镜:升结肠可见稍微发红,边界不清的凹陷的病变。凹陷处未见皱襞集中、糜烂或溃疡。在轻微吸气偏斜后,凹陷变得更加明显,但没有观察到边缘隆起或褶皱集中。
诊断点
病灶轻微发红,发现困难。在轻微吸气偏斜的情况下观察褶皱的不规则性是诊断病变的关键。
靛胭脂染色:喷洒靛胭脂后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边缘。凹陷的表面有些粗糙,但没有观察到不规则的现象。放大观察:放大观察显示凹陷中心有散在的ⅢL型腺管(箭头处),但有些区域仍不清楚。
M-NBI:显示中心稍大的血管(白色箭头),网格状血管(黄色箭头)。
病理切片:病灶定位于箭头所指示的区域,正常腺管与癌性腺管的高度无差异。在黏膜下层(箭头)观察到纤维化,这可能是非延展征阳性的原因。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M)ly0, v0。
例2 患者男性,67岁,早期直肠癌,0-IIa+IIc型,10 mm癌伴腺瘤。
内镜表现:Is+IIc病变,大小约10 mm,周围有白班。喷洒靛胭脂后凹陷处清晰可见,凹陷中央发红明显。
诊断点
周围出现白斑怀疑早癌,喷洒靛胭脂后凹陷处明显。
喷洒靛胭脂后放大可见IIIL型腺管(白色箭头),凹陷处胃VI型腺管(黄色箭头)。
M-NBI:病灶中央没有明显的大的血管破坏,凹陷处可见网格状血管(白色箭头)。
病理切片:凹陷处高分化腺癌。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伴腺瘤(M)ly0, v0。
例3 患者男性,68岁,早期直肠癌,0-Isp型,10 mm,癌伴腺瘤。
白光内镜:轻微发红的0-Isp型病变,表面不整。靛胭脂染色:中心凹陷区与边缘处相比有明显的隆起,隆起区的表面比较粗糙。
诊断点
喷洒靛胭脂后边缘处颜色变化不均匀,有一定的高低差。随着肿瘤的生长,凹陷处明显。
结晶紫染色:腺管呈Vn型(黄色箭头)。
病理切片:凹陷处高分化腺癌,边缘是腺瘤成分。诊断:高分化腺癌(癌伴腺瘤),SM(2200um),ly1, v0。
例4 患者男性,58岁,早期结肠癌 ,乙状结肠 0-Is,10 mm,中分化腺癌。
白光内镜:距肛27 cm的乙状结肠中观察到一个直径10 mm的隆起病灶。呈微红色,均匀一致。周围可见白斑。肿瘤在顶部有隆起,饱满。用活检钳推动肿瘤根部时,其活动度略差。
诊断点
隆起病变有隆起,饱满常提示黏膜下浸润。
M-NBI:除了病变顶部可见不规则的大血管(黄色箭头)外,其余均是网格状血管结构。
病理切片(腹腔镜标本):10 mmx10 mm的肿瘤的表面结构可以观察到,但深部分化较差,并可见向SM层浸润(HE×200)。病理诊断:中分化管状腺癌,ly2, v0, pN0 (0/15)。
本期病例(NBSY XSDYRMYY)
患者男性,60岁,升结肠IIc病变。
白光:升结肠IIc病变(HQ-CF290)
升结肠IIc病变(HQ-CF290)
靛胭脂:升结肠IIc病变(HQ-CF290)
靛胭脂:升结肠IIc病变(HQ-CF290)
(参考文献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纯属个人学习之用,欢迎交流)
作者:com0707 来源:一泓小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