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联动磁控胶囊胃镜实现远程检查,助力基层胃癌早筛早诊
2019年8月9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2019年度)在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令狐恩强教授通过联通5G技术连线望京SOHO"安翰5G实验室",实验室内由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宋振梅副主任医师指导患者吞服胶囊胃镜。患者胃部的实时画面出现在了盛典现场的大屏幕上,现场400余位医生共同见证了首例安翰磁控胶囊胃镜5G远程检查演示。
令狐恩强教授表示,现场通过5G技术进行的这场磁控胶囊胃镜的远程检查,几乎零延时、稳定可靠,无疑扩展了医生的操作空间。作为一名消化科医生,他十分期待5G技术在医疗领域得以落地应用。
5G技术赋能胃镜诊查新方式
本次5G连线是通过联通5G技术连接人民日报社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现场与位于望京SOHO的“安翰5G实验室”,进行磁控胶囊胃镜远程检查。在盛典现场,操作员在可便携操控设备上进行操作,通过远程操控患者现场吞服的胶囊胃镜,对身处5G实验室的患者进行了胃部检查。
操作员直接控制受检者胃内胶囊运动轨迹,实时调整胶囊胃镜的姿态和角度,360度全方位系统化的进行胃部检查,并对各部位进行拍照。其拍摄的实时医学影像清晰呈现在国之名医盛典现场大屏幕上,实时远端查看受检者胃内状况,令狐恩强教授对该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并对其胃部情况进行了远程诊断。
远程诊查助力基层胃癌早期防控
我国是一个胃癌大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NCCR)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第2位;新发病例679100例,死亡498000例1。而决定胃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病期的早晚,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的10年生存率可达90%,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30%,但在我国诊断的胃癌中早期胃癌<10%2。
因此,在早期胃癌、或胃癌癌前病变进展期,只要及时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就能够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倡导癌症的“早筛早诊”是近年来我国相关指南、专家共识提出的重要癌症防治策略。并且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即便如此,我国胃癌筛查却迟迟未能全面开展,一是传统“插管”胃镜舒适度较差,大众对内镜的恐惧心态成为“拦路虎”;二是检查不方便,传统内镜只能在设有内镜科的医院进行;三是开展难度大,内镜操作复杂,必须由专业内镜医生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受限较多。
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只需随水吞服,进入人体之后,会遵循《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按照由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的先后顺序依次观察,保证对胃内各部位观察的完整性,15分钟左右就可完成整个胃部检查过程,检查结束之后这颗胶囊会随肠道蠕动自然排出体外,实为一种舒适化的胃镜检查方式。
我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磁控胶囊胃镜和电子胃镜的检查准确性高度一致。该项研究已于2016年9月作为封面文章刊登于美国消化学会(AGA)官方临床杂志《临床胃肠病学与肝病学》上。
总结
未来,通过5G技术,当地医生为患者完成基本的检查准备后,可由专家通过远程实施关键的、难度大的检查或手术步骤,这种组合将提高边远地区手术质量,拓展手术救治范围。5G技术将为分级诊疗医改政策落地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而胶囊胃镜等新技术也将进一步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合作模式,缩短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路径,更高效、更安全的提高中国胃病胃癌筛查水平,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消化道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statistics in China,2015[J]. CA Cancer J Clin, 2016, 66(2): 115-132.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胃肠病学,2014. 19(7): 408-427.
延伸阅读
自2013年上市以来,安翰磁控胶囊胃镜吸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数百家大型三甲医院及体检机构的纷纷引进,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百家医疗机构广泛使用。
因此,安翰磁控胶囊胃镜作为胃病(癌)筛查的有力武器,不仅在理论上有硬实力,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专家和患者的认可,作为舒适化适宜技术的代表,将为推动我国胃部疾病防控及胃部肿瘤筛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注消化,携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