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带来的不良心理|几个心理防护建议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这次的“武汉肺炎”来势汹汹,又变化莫测。我们都瑟瑟发抖,担心未知,也为身边的家人和好友感到担忧。
相互叮嘱要勤洗手、戴口罩、不凑热闹。
面对关乎生命的大事,我们自然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是极自然的:危机不只影响身体,也必然会带来糟糕的情绪。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在疫情面前,人们会产生哪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如何应对它们。
医护人员面对的心理挑战
· 心理应激和情绪反应
身在抵抗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面对一系列特殊的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包括:
?害怕自己也被感染
?过年回不去家,和家人分离
?高难度的救助工作
?临时调动工作地点、临时换班
?直面危重病人的痛苦和死亡
(汪萍, 2004)
这些心理应激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应激反应(emotional stressresponses),让人变得容易发脾气、容易激动、烦躁不安、紧张、忧虑,注意力也难以集中。 产生情绪反应的同时,Ta们也可能会有一些身体症状,比如晕眩、呼吸不畅、心跳过速、身体颤抖、厌食、入睡困难或突然惊醒,等等。
· 过劳和精神崩溃
疫病期间,医护人员长时间参与高强度、高应激的医护工作,休息严重不足,也很可能发生过劳(burnout),情绪、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惫。由于这种疲惫短期内无从缓解,Ta们可能会对当前的救助任务感到愤怒、无力,进而对医护事业产生倦怠和无意义感(怀疑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选择)。
而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反过来加剧医护人员在当下的心理应激,甚至导致Ta们精神崩溃(breakdown)——可能表现为大哭、摔砸东西、针对自己或他人的暴力行为等。
考虑到医务前线压力大、时间少,在这里,我们推荐几个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心理调节方法。
1.“蝴蝶拥抱”
2. 着陆技术
作为普通人,如何调整自己的压力?
第一,照顾好自己
1.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记住,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2.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do清单,并执行它。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列出来,执行它。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
当负面情绪要淹没你时,这些是你应该做的事。
第二,处理负向情绪。
1.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分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2.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
身为人类,我们都有一种自言自语的特殊能力,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你都能利用这种能力训练自己克服艰难的挑战。因此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它可能不好玩,但我可以应付它”,“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
3. 运动
运动的好处在于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 增加心血管机能,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等。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地方做做运动,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4. 正向思维
面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可以运用如下的思考方式:
不要只往坏处看,很多文章也许只是在贩卖焦虑。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
多回忆在每一次遇到危机时你曾如何面对。重新肯定自己身为一个个体的能力。以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尝试以更广阔的角度了解问题的影响。
保持对前景的盼望。
同理,当你很担心自己和家人将会受到感染,感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也建议你继续正向思维:
不能肯定将来会怎样,但这一刻我可以继续努力生活,尽量保持健康。
我也可以提醒我的亲人,保持个人和家庭卫生,戴口罩,以及认真洗手和消毒。
我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让自己有开心的时间。
即使我真的生病,也会有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对。
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文章来源:Knowyourself、简单心里、返朴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