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教授:新冠病毒感染所致的肝损伤主要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的缺氧、全身炎症反应等非病毒因素所致的继发性肝损伤为主,因此要以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为主要治疗策略。在治疗中如果患者伴有显著的肝损伤,可针对性选择保肝、抗炎、降黄疸类护肝药物。我们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主要有甘草酸制剂、多烯磷脂酰胆碱、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主张在危重症患者可根据肝功能损伤情况选择1-2种,不建议使用种类过多。新冠病毒感染以免疫损伤为主,在此过程中如果患者ALT、AST升高显著,提示免疫介导的细胞坏死、凋亡明显,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及多烯磷脂酰胆碱。
甘草酸制剂具有类固醇样作用,有抑制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与坏死作用,但是如果患者伴有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则要禁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具有稳定细胞膜,维持膜流动性、改善和恢复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功能作用。在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中,由于低氧或者全身炎症反应,很大的程度上都导致了全身很多的细胞,包括肝细胞的膜流动性降低,以及的线粒体或者是高尔基体细胞器的功能受损。危重症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的时候,多烯磷脂酰胆碱,在维持或者修复这些细胞的功能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患者以胆汁淤积、黄疸为主可选择S-腺苷蛋氨酸或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能为细胞代谢过程提供甲基,促进细胞生理功能的维持,熊去氧胆酸能降低有害胆汁酸浓度,促进胆汁酸分泌,改善胆汁淤积状态。如果患者伴有胆道梗阻,则不适宜使用S-腺苷蛋氨酸或熊去氧胆酸。
总结起来,危重症患者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原则:第1个就是选择的药物,尽量的种类不要太多。第2个要选择这种副作用相对要少的药物,以防病情有时候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混淆,不利于我们病情的观察,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