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 | 炎症性肠病的全球负担
专家观点:
炎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慢性复发性消化道炎症疾病。
总体而言,IBD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并导致旷课、缺勤和沉重医疗费用,从而对全社会造成影响。
目前,超过20万的欧洲人和150万的北美人患有IBD,其中大部分医疗花费用于支付药物费用。
IBD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被认为是遗传易感宿主体内针对环境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结果。
在过去的10年中,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确定了200多个与IBD相关的遗传基因,其中一些基因与其他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合。
除了少数特殊的基因突变,例如NOD2(首个被发现的与肠道细菌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基因突变)和IL23R(在东亚人群中几乎不存在),大多数IBD相关基因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广泛存在。
尽管大量遗传学的研究试图找到预测IBD疾病进展的风险,但一直未能找到可以使患者直接获益的预测工具,因此研究者把关注的方向转变为环境影响因素。
移民和流动人口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亚洲等IBD低发地区移民到发达国家的人群后代的IBD发病率与当地本土人群相似,这表明环境因素带来的IBD风险较高。
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IBD发病率的上升与饮食的急剧变化有关,包括加工食品、精制糖、奶制品和植物性纤维摄入的改变。
在中国,自1956年首次报道IBD病例以来,现在已经有超过26万IBD患者,IBD的发生率变化与中国饮食和文化西方化的速度高度重合。
与IBD致病风险相关的其他环境因素,包括吸烟、儿童抗生素暴露、压力、环境卫生假说、阑尾切除手术和母乳喂养。
在2020年第一期的《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杂志中,报道了“全球疾病,危害和危险因素研究”的数据,反映了1990年至2017年之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IBD患病率、死亡率和总体疾病负担。
实际上在2018年,《柳叶刀》杂志已经发表了一篇类似的系统评价研究,显示西方国家的IBD发病率已趋于稳定,但由于患者生存率提高,患病率持续增加。相反,南美、东欧、亚洲和非洲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IBD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尚未达到顶峰,但目前患病率较低。
此外,年龄较轻人群IBD的发病率上升,意味着患者未来更长的疾病持续时间,以及成年和老年期可能进展为更复杂的疾病。这带来了老年人群IBD治疗和管理的新挑战,尤其是并发症和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
令人欣慰的是,这项研究观察到IBD患者死亡率持续降低。年龄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0.61/10万人,降低到2017年的0.51/10万人。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结肠癌监测水平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使得IBD患者的生存期持续改善。
根据该项研究,全世界有超过680万人患有IBD。这种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基因、微生物组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变传统的慢性疾病预防模式。
通过对早期IBD发病机制的研究,最终或许可以通过控制微生物组或饮食方式,在高危人群(如一级亲属)提供IBD疾病预防的可能。目前,加拿大“克罗恩病和结肠炎遗传、环境、微生物(GEM)项目”正在前瞻性地招募IBD患者的一级亲属,这项探索性研究可能为IBD疾病预防提供新颖的见解。最终的目标是在临床高危的人群中阻断这些疾病,或制定饮食干预措施,进行IBD的一级预防。
这项全球IBD合作研究表明,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对于洞悉IBD发病机制和寻找治愈IBD的方案至关重要。
文献来源: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Jan;5(1):2-3.
作者:Dr.X 来源:IBD学术情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