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靶点,新时代丨白介素通路靶向治疗IBD — 机制篇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系统的慢性复发性疾病。IBD具有进展性和破坏性,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包括狭窄、脓肿、瘘管以及与结肠炎相关的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和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目前国内生物制剂(抗TNF单抗)及免疫调节剂是诱导及维持IBD缓解的重要药物,但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对IBD发病机制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IL-12和IL-23信号通路的发现1,同时大量临床研究试验的结果鼓舞人心,IBD临床诊疗迎来重大突破,也使得IBD的治疗目标在不断升级。
一、IL-12和IL-23在IBD中的发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实验提示IL-12和IL-23在IBD中作用,随后2006年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研究正式揭示IL-12/IL-23信号通路在IBD发病机制中重要地位1 。IL-12最早发现是源于1989年对NK细胞分泌的可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克隆的细胞因子的鉴定,IL-12是由IL-12p40和IL-12p35和两个亚基构成,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40亚基还可以和另外一种亚基(p19)结合形成一个全新的二聚体,也即IL-23,两者在功能上并不相同。而后大量研究显示IL-12和IL-23介导的免疫学效应在包括IBD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2。
二、IL-12和IL-23的结构和信号传导
IL-12和IL-23都是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有着共同的亚基p40,位于信号转导的上游。IL-12和IL-23的两个亚基分别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会激活JAK2和TYK2激酶,在下一步的转录因子激活层面,IL-12激活STAT4,而IL-23激活STAT3和STAT4转录因子,从而引发下游的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功能3(图1)。
图1 IL-12和IL-23信号通路的示意图3
三、IL-12和IL-23的生理功能
及在IBD中的免疫学作用
众所周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维持人体免疫稳态发挥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方面,IL-12和IL-23由机体的“预警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响应微环境信号而产生,IL-12可刺激I型固有免疫细胞(ILC1)的分化并产生I型细胞因子如IFNγ和TNF;IL-23可刺激ILC3及γδT和NKT细胞的分化,并产生IL-17A、 IL-17F、IL-22和GM-CSF等炎症因子。正常人体肠道有着丰富的不同类型的ILCs,IL-12/23通路在维持肠道ILCs的平衡及肠道稳态有着重要的作用4,因而抑制IL-12/23的异常上调可迅速改善肠道炎症状态。
IL-12/23通路同样在适应性免疫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IL-12可直接刺激CD4+辅助T细胞(Th)分化为Th1细胞产生IFNγ;IL-23是刺激Th17细胞分化后期阶段的关键细胞因子,IL-23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和其他细胞因子(TGFβ等)的共同作用下,会促进Th17细胞的表达,刺激Th17细胞分泌IL-17家族的包括IL-17A、IL-17F、IL-22和TNF等具有促炎症的作用细胞因子2(图2)。
IL-12/23通路在调节黏膜免疫及诱发IBD的慢性肠道炎症和癌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量研究显示IL-12/23介导的肠道固有免疫细胞(ILCs)的失衡在IBD,尤其CD的肠道炎症中有重要作用;同时IL-12/23介导的Th细胞向Th1和Th17效应细胞的分化,在IBD的长期持续炎症中扮演重要角色5,因此抑制IL-12/23通路可以长期有效治疗IBD。而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肠道的长期慢性炎症是有密切关系,尤其对于IBD这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结肠炎相关的黏膜细胞异型增生和IL-23产生过多有关,甚至有研究显示IL-23可以通过Th17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进展6。
图2 IL-12和IL-23在炎症中的作用4
四、IL-12和IL-23靶向拮抗
在IBD治疗中的前景
随着IL-12和IL-23在IBD机制研究的不断突破,IBD治疗也迎来白介素靶点百家争鸣的时代5。
抗IL-12/23单抗(乌司奴单抗),是全球首个全人源“双靶向”拮抗IL-12和IL-23的生物制剂,通过特异性调节肠道固有免疫从而迅速缓解肠道免疫炎症状态,在适应性免疫中从上游阻断多种效应T细胞的分化,防止疾病不同表型转移,达到IBD治疗的长期疗效(图3)7。乌司奴单抗2008年首先获批用于治疗银屑病,2016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CD,2019年10月已获得FDA批准治疗UC。
图3 乌司奴单抗和结合靶点7
抗IL-23单抗中,Brazikumab和Risankizumab治疗CD,以及Mirikizumab治疗UC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Guselkumab治疗CD的全球II/III期临床试验(GALAXI)也正在招募患者中,值得期待的是这项研究还比较了与抗IL-12/23治疗CD的疗效4,8。
乌司奴单抗2019年5月已被国家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有望于近期获批用于治疗CD。乌司奴单抗在全球拥有逾十年的临床使用数据,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被大量真实世界研究验证,期待乌司奴单抗的到来能够为中国C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
带您1分钟看白介素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