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卫健委将对定向医学生建诚信档案;我国无痛分娩开展率不足2成;2030年河南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医疗政策
1. 国家卫健委:定向医学生将有诚信档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将定向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情况作为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在强化履约管理方面,《通知》要求,省级卫生健康部门要会同人社部门等建立定向医学生诚信档案,违约名单于每年12月底前报相关国家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作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研究生招生录取的个人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按规定落实定向医学生就业工作或相关待遇的签约县卫生健康、人社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省级卫生健康部门会同人社部门予以公开通报,纳入政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失信管理,6年内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将不再为失信县安排各类卫生健康人才支持项目,并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来源:健康报)
2. 形成全国“通用语言”,15项医保
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全部完成
10月8日,据国家医保局消息,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已全部完成,预计到2020年将逐步落地使用,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为推进形成全国“通用语言”,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8月启动了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制定工作。今年6月,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医疗服务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等4项编码标准数据库和动态维护平台率先上线;9月26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医师、定点零售药店等11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公布;同时,国家医保局网站开通了“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窗口。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组织部分地区开展信息业务编码的应用测试工作,通过测试地区的先行先用和深度参与,验证相关信息业务编码和数据库在日常医保管理工作中的兼容性和适用性,以便进一步完善编码数据库,优化动态维护流程,为全国普及推广积累经验。
(来源:新华网)
3.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
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
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在保供方面,需要加强协同监测,搭建国家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平台,建立协同监测机制,实现原料药和制剂在注册、生产、采购、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通共享;做好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落实直接挂网和自主备案采购政策;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筛选一批临床必需、用量不确定且容易发生短缺的药品纳入储备。同时,加强药品价格异常情况监测预警,定期监测采购价格变化情况;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对于存在价格上涨幅度或频次异常、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等情况的药品,综合运用成本调查、暂停挂网等措施,予以约束;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建立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国务院)
医生医事
1. 辽宁医生饭店急救昏厥病人,
竟是自己22年前体育老师
10月7日,辽宁锦州的刘先生一大家子人在饭店为老母亲庆祝节日聚餐,却意外突发疾病昏厥、不省人事。幸运的是,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副主任关有良恰好就在隔壁包间就餐,关医生闻讯赶来,有条不紊地查看刘先生的情况,并指挥其家属将其放平后实施心肺复苏术,直至刘先生恢复意识,并陪伴其直至120急救车到来。之间关医生发现刘先生很眼熟,一番询问才知道竟然是自己22年前大学的体育老师。接受采访时,关医生说:“听到有人需要救治,作为一名医生就是本能的赶紧跟过去,尽快的实施救治。”同时他希望通过报道,能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急救知识,能有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常识,在关键时刻可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
(来源:辽沈晚报)
2. 双胞胎母亲女护士整容死亡,
司法鉴定:脂肪填充术中肺脂肪栓塞致死
此前,河南省南阳市“双胞胎母亲整容手术时死亡”一事引发热烈关注。8月18日15时许,双胞胎母亲杨某到宛城区宛和医疗美容外科诊所行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的脂肪填充术,手术进行全身麻醉,期间杨某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的状况。随后,杨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近日,在其家属向媒体提供的相关《司法鉴定意见书》中称,死者杨某可排除因丙泊酚过量、常见毒(药)物中毒、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致死的可能,其符合系行脂肪填充术中因肺脂肪栓塞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的征象。此前,宛城区卫健委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宛和诊所是一家经宛和区卫健委批准设立的私立医疗机构,参与此次手术的主治医师、麻醉医师、护士均有资质,但麻醉医师未在该机构注册,属违规执业。
(来源:澎湃新闻)
3. 浙江16岁少女看完病回家,
帅哥医生晚上主动追上门
10月9日中午,浙中医大二院的员工微信大群里,门诊办公室陈滨海副主任发上来一条表扬消息。据消息称,消化内科倪思忆医师在昨天下午出门诊,某个病人的化验结果出来考虑并发酮症,“酮症酸中毒,如果不及时处置,就有可能出现脱水、休克、意识障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接到了危急值的通知后,倪思忆立即联系小姑娘。然而病人已离开,此时已过了下班时间。倪医师多方联系未果,最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根据患者信息栏里留存的地址跑到患者家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找到了,就立刻带着患者来院急诊,后来住进了内分泌科。今日联系内分泌科,患者病情已稳定。
(来源:环球网)
医疗资讯
1. 2030年河南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河南全省创建无烟环境高层论坛消息,河南省要求全省各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控烟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无烟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公共场所全面无烟立法工作,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加大场所违法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教育,通过控制青少年第一支烟,有效降低新增烟民数量,降低成年人吸烟率;大力推进戒烟服务,开展烟草流行监测,建设和规范戒烟门诊服务,为吸烟者提供方便可及的戒烟服务,提高戒烟成功率。通过一系列行动措施的推进,确保到2022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全部建成无烟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2.5%;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80%以上。
(来源:河南日报)
2. 卫健委:我国无痛分娩开展率
不足2成,剖宫产率超4成
10月9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发布《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报告》显示,通过2018年度全国抽样调查所得出的麻醉分娩镇痛的开展率为16.45%,2017年全国住院孕产妇平均剖宫产率为43.56%。《报告》指出,根据2018年度全国抽样调查所得出的麻醉分娩镇痛的开展率为16.45%。调查数据显示,在三级公立专科医院的麻醉分娩镇痛比例为35.46%,民营医院约为28%,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仅为9.13%。分析原因为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的麻醉人员安排及配置较综合医院更充足,分娩镇痛流程实施更通畅。此外,《报告》还显示近5年我国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于2017年高龄产妇急剧增多,2017年全国剖宫产率略有升高,为43.56%。
(来源:澎湃新闻)
3. 上海医工院就拒绝FDA检查
一事发布声明
10月1日,美国FDA公布警告信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拒绝接受FDA的药品批准前现场检查,因此,该研究院所生产的药品可能被 FDA 视为假药。10月7日,上海医工院就此事发布声明。声明称,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出具的测试图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国内有关企业纳入其产品放行报告,并用于美国 FDA仿制药注册申报,FDA据此要求按照CGMP标准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进行现场检查。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因向FDA反馈不适合检查收到美国FDA警告函,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在规定期限内再次向FDA说明情况,但沟通未取得效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表示,其未与相关企业签署过作为其产品放行检测合同实验室和向美国 FDA申报注册的相关协议,所以不适合接受美国FDA的CGMP现场检查。
(来源: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4. 开拓癌症贫血新疗法
3名科学家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201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Gregg L. Semenza因对氧气感知通路方面的研究做出的贡献而获奖。据悉,获奖的3人在2016年曾同获颁拉斯克医学奖,表扬他们有关细胞如何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研究。62岁的William G. Kaelin Jr是哈佛医学院教授、癌症专家,在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拥有专属研究实验室。65岁的Sir Peter J. Ratcliffe则是牛津大学教授,于校内设立独立研究团队,是研究肾病的专家,探讨在缺氧环境下,人体如何产生一种能制造红血球的荷尔蒙,从而作出调节。63岁的Gregg L. Semenza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曾撰写逾400篇研究论文,被引用逾13万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医学前沿
1. 国外一项关于细胞的新发现
或将有助肝脏疾病治疗
10月9日,英国爱丁堡大学发布了一项新研究,称发现了与肝脏瘢痕相关的细胞亚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如何影响患病肝脏的疾病进程。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名为“单一细胞核糖核酸测序”的技术深入分析了肝脏瘢痕,他们发现肝脏瘢痕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这3种关键细胞的亚型存在关联,且当这些细胞的亚型发生互动时,会加速患病肝脏的瘢痕现象。他们希望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快速开发出针对肝脏疾病的新疗法,该研究报告已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上。
(来源:新华社)
2. PNAS:电子烟烟雾会诱使
小鼠患上肺腺癌和潜在的膀胱癌
10月7日,PNAS 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电子烟烟雾会诱发小鼠肺腺癌和膀胱尿路上皮增生,并对它们的DNA造成损害,研究者由此推断,电子烟烟雾对人类也可能造成巨大伤害。研究显示,暴露于电子烟烟雾中的40只小鼠,有9只(22.5%)出现了肺部肿瘤,23只(57.5%)出现了膀胱尿路上皮增生,这一数据远高于未暴露在电子烟烟雾中的小鼠。研究者推测,小尺寸气溶胶可能会使电子烟烟雾中的尼古丁深入肺组织,从而在支气管肺泡细胞中引起DNA损伤。研究者表示,这一研究数据仅表明此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至于彻底了解电子烟烟雾对人类的影响,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
(来源:PNAS)
3. 我国学者创建首个白化病
猪模型,有望加速白化病治疗进展
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类遗传上的异质性疾病组,其特征在于从出生时起皮肤,头发和眼睛的色素沉着消失或减少。OCA II型(OCA2)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世界眼皮肤白化病病例的30%。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或药物可治愈该疾病,因此有必要建立动物模型以评估新药或为临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赵建国研究员和协和医院睢瑞芳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Cell Discovery 杂志发表题为:A novel porcine model reproduces human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type II 的研究论文。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OCA2猪模型,以弥补人类临床病例与啮齿动物模型之间的差距,该猪模型在眼睛和毛囊中显示出明显的色素沉着不足,与在OCA2患者中观察到的相似,并且没有其他明显异常。
(来源:Bio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