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再话酒:酒精摄入的危害及可能有效控制酒精摄入量的政策
佳节离不开酒,职业使然,偏偏爱说“酒精肝”,笔者不喜酒,却很感兴趣酒精相关性肝病(ALD)。酒精本质上属于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药物肝范畴,酒精还是毒物,只不过是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毒物,它所带来的对人类的伤害只能是第一位的,无任何疑问。见图,这还是2016年的数据,我国一年因为酒精造成的死亡数在65万。远超人口和我们差不多的印度。
Lancet. 2018 Sep22;392(10152):1015-1035.
何为酒精成瘾?
医学界一直想用具体的量来定义嗜酒者以及成瘾者,其实很难,其受地理、遗传及文化的差异影响很大。比如文化,国人好客,酒是粮食做的,是好东西,一定要让客人多喝,酒得敬。客人便觉得,盛情难却,不醉何以方休。不像欧美人,美酒唯自饮,独享其乐!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酒精成瘾的定义被耐受、身体依赖、自我控制受损和成瘾发作这些特征的首字母(TyPICal)所概括。
耐受(Tolerance):一种适应状态,需要增加酒量来产生期望的效果。
身体依赖(physicaldependence):一旦中断饮用,即出现一种典型的戒断综合征,在酒精/镇静组中通过使用酒精本身或者其他药物可得到缓解。
自我控制受损(impairedself-control):一旦在任何场合开始饮酒,总饮酒量无法被控制。
成瘾发作(Addictionattack):戒酒会导致烦躁不安,需要再次饮酒。
基本上述表现,显然就是酒精成瘾了。
酒精肝的自然史
劝说饮酒者,尤其成瘾者不喝酒,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他随时可以举出很多饮酒者,健康长寿的例子,更何况你无法享受酒精给他带来的愉快感。确实如此,很多长期的,甚至重度饮酒者并不一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有一个长达11年的前瞻性研究,有组织学证据,276名,随访重度饮酒者(每日大于226g),只有25%发展成肝硬化。现在认为,在所有重度饮酒者中,90%~100%会出现肝脂肪变性,但只有10%~35%会发展成酒精性肝炎,8%~20%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如下图。
酒的种类
酒不等于酒精+水,如果您喝的酒是酒精和水兑勾的,那是假酒,酒是发酵而来,酒里的水含有数不清的物质,很多被证明对人体是有益的。来自丹麦一项超过30000人大型调查显示,啤酒或者烈性酒更可能与肝病相关,同样饮酒者中,即便大量饮用葡萄酒的人群,死亡率明显较低。这个现象的解释是葡萄酒里含很多对人体的有益成分抵消了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在我国也有学者认为,某酱香型白酒,肝硬化的比例很低。
女性伤害更大
女性相对男性,对酒精的敏感性高2倍,即便较低的饮酒量也会比男性带来更大的伤害。笔者在工作中,也深刻体会这样的事实。笔者接诊的一位女性患者,32岁,22岁结婚,婚前滴酒不沾,但嫁入了一个嗜酒的家庭,家庭中每天两顿饮酒,慢慢地她也开始从啤酒一杯,最后发展到每天两顿白酒,每顿2~3两。仅10年时间,发展成肝硬化肝腹水。而家族中其他男性成员无一例肝硬化,其他女性也出现严重肝脏问题。
上图即为这位女性患者腹水消退后的肝穿刺病理检查,严重的肝硬化。
女性对酒精的敏感性增加被认为是酒精在肝脏中的代谢速度有关,肝脏对酒精的代谢是依赖体内的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抑制了酒精的代谢速度。
营养与酒精肝
长期以来,认为嗜酒者存在营养不良,鼓励饮酒者加强营养的补充,事实上这种现象只存在少部分嗜酒者中,而现在发现,肥胖者饮酒对肝脏的伤害更大。尤其对国人来说,肥胖症饮酒更多,欧美人饮酒多不吃菜,而国人相反,无好菜不饮酒,美酒必需配佳肴。
上图可以看出,肥胖症饮酒发展成肝硬化、肝炎的比例更高。
看一篇关于俄罗斯限酒政策的文章
在10月5日最新的一期《柳叶刀》杂志上(Lancet.VOLUME 394,ISSUE 10205, P1205, OCTOBER 05, 2019)发表了一篇编辑评论“Russia's alcohol policy: a continuing success story”点赞了俄罗斯的限酒政策,笔者读来很觉得有意义,第一时间翻译出来,以飨我的读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一份最近俄罗斯酒精控制措施对死亡率和预期寿命影响的报告,显示俄罗斯人的官方统计的饮酒量正在减少,因此,他们的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2018年,男性的预期寿命达到历史最高值,接近68岁,女性为78岁。这份文件于10月1日发布之际,世卫组织欧洲区域53个国家的代表在布拉格(捷克共和国)举行会议,审议《减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战略》和《欧洲酒精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
俄罗斯历史上被认为是世界上饮酒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现在,它成为一个典型,说明如何通过针对酒精生产和个人消费的严格政策改革,来扭转酒精对一个国家的毁灭性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数据显示,每两个工作年龄的男性中就有一个会因酗酒而过早死亡,1994年男性的预期寿命达到了57岁的绝对最低水平。1991年至2003年期间,成人人均酒精消费总量增加:这一增长与1991年苏联解体和酒精价格全面放开同时发生。1995年,政府缓慢地采取了酒精生产控制措施,包括第171号联邦法律,以及对许可证和广告的限制,但收效甚微。
2003年,俄罗斯酒精消耗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成年人人均酒精消费总量为20.4升。这一峰值出现的结果是与俄罗斯一个典型城市中几乎一半的适龄男性因危险饮酒而死亡同时出现。然而,从这一时期起,由于政府酒精控制政策的逐步推广,成年人人均酒精消费总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因为人们减少了烈性酒和所谓的未经记录的饮料,如家用啤酒和非法饮料的饮用。2004年至2007年期间采取的几项行动包括限制销售、监测酒精生产、禁止网上销售酒精以及对酒精增税50%。
2011年以来,俄罗斯通过进一步提高消费税、提高酒类最低单价、大幅降低零售酒类供应量,在落实欧洲酒精协会关于减少有害酒精使用的建议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由于政府的行动,2003年至2017年,在国营治疗机构登记的患者中,酒精依赖的患病率下降了38%,有害使用酒精的患病率下降了54%,酒精性精神病的患病率下降了64%。此外,与人均饮酒量变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也出现减少,男性和女性分别下降了48%和52%。而凶杀案、自杀案和交通事故死亡都进一步减少,这些间接证据表明都与男女饮酒的影响减少了56%有关。
通过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两个层面上,出台了针对酒精的价格、供应和营销的措施,以及旨在遏制危险行为(如酒后驾驶)的法律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立法,都已经取得了成功。报告认为,1990年以来预期寿命和死亡率波动的原因,包括与从苏联经济向资本主义过渡有关的压力、食物的供应、吸烟水平、医疗和社会保健的质量和提供。毫无疑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但是,报告的结论是,正是酒精在这些戏剧性的变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俄罗斯人还远远没有达到十全十美的水平:2016年报告的人均纯乙醇消费量为11.7L,这意味着消费量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幸运的是,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家们似乎正在继续寻找方法,以巩固他们的成就,因为在2019年12月,最低饮酒年龄将提高到21岁。俄罗斯在过去30年里持续努力解决人均酒精消费量高的问题,值得点赞,也为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和其他地区)的国家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笔者按
俄罗斯曾经一直被我国很多单身男向往的地方,因为男少女多,美女多多,确实如此,即便今年俄罗斯男女比例失调女孩比男孩多1000万,但笔者查阅数据,可以负责任的说,30岁以下的美女并不多,更多的是俄罗斯大妈,50岁以上的大妈远多于大叔,而70岁以上的男女比例差别更是1000:2377。酒精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我国的酒精政策对性别比例调节也在起着作用!
作者:谭友文 来源:老谭说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