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静远教授将就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中的希望与问题做大会报告。随着大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成为了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大肠癌的一级预防手段包括化学预防和内镜预防。房教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或正处于临床试验研究的几种化学预防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NSAIDs和COX2抑制剂、叶酸、钙剂和维生素D、二甲双胍、小檗碱、肠道菌群等。
房教授指出,多项病例对照研究相继发现,规律服用阿司匹林3~10年可降低一般危险度人群大肠腺瘤的发生、大肠腺瘤的再发以及大肠癌的发生。然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NSAIDS药物可产生一系列消化道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具有一定风险。另外,补充钙剂可能降低散发性大肠腺瘤的发生风险,钙剂及维生素D对大肠腺瘤的再发有一定预防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预防大肠腺瘤再发作用更明显。另有一项国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能预防腺瘤摘除后再发。此外,调节肠道菌群与大肠癌的发生相关:一项美国大样本长期随访结果发现,饮食模式从高纤维的谨慎饮食转变到低纤维的西方饮食后,粪便具核梭杆菌水平显著增加,与大肠癌发生相关。抗生素的使用可致肠道菌群紊乱,增加大肠腺瘤发生风险。
房静远教授还介绍了近年来他的团队在大肠癌的化学预防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首先,他们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生或复发与血清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叶酸干预50岁以上人群后散发性大肠腺瘤发生率明显减小。结合国内外多项研究,房教授提出应正确理解叶酸对大肠肿瘤的作用,叶酸可预防原发腺瘤的生成,但不一定预防腺瘤再发,且其预防作用可能仅发生在叶酸基础水平较低者,因此应用时间和剂量的确定至关重要。同时,房教授团队发现,进展性腺瘤与肠道菌群紊乱具有直接关系,腺瘤病人粪便中丁酸盐等短链脂肪酸含量降低伴产丁酸盐肠菌减少。此外,房教授团队在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盐酸小檗碱干预大肠腺瘤摘除后再发临床试验中发现,盐酸小檗碱不仅可降低进展性腺瘤、全部腺瘤和全部息肉的再发率,且应用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预防效果不受年龄、BMI及腺瘤数目等影响,但似乎女性预防效果更佳。
最后,房静远教授总结道,上述大肠癌的化学预防药物或手段对临床上有效预防大肠癌奠定了基础,然而其风险与获益,适宜人群以及应用的剂量或时机等问题仍需长期临床随访及大量临床试验予以实践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