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GC2019快讯 ? IBD不仅有肠道病变,还需关注多

2022-02-14 01: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CGC2019快讯 ? IBD不仅有肠道病变,还需关注多种肠外表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多种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EIM),包括IBD的免疫相关的肠外表现和IBD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肠外表现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皮肤、眼、肝胆胰、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肺、心脏、血液系统等多器官、系统,各肠外表现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治疗不一。


9月29日上午,两场“胰腺+整合医学”专场中,将集中讨论IBD与多种肠外表现的关系,包括IBD与胰腺病变、IBD与血液系统恶性病变的关系、IBD与PSC、IBD与血栓、IBD与IBS、IBD与Hp、IBD与呼吸道疾病、IBD与胃肠道菌群紊乱。这么多话题几乎让你对IBD肠外表现有更全面的认识。敬请关注!

IBD时的胰腺病变,IBD本

身还是IBD药物所致?

讲者:郭晓钟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报告时间:2019年9月29日  08:00~08: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慢性和复发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形式。同时,IBD也是一种多系统相关性疾病,有研究发现IBD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关于IBD时的胰腺病变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方面认为IBD自身广泛炎性反应可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导致胰腺缺血,最终导致胰腺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认为治疗IBD的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硫唑嘌呤、甲硝唑、类固醇等,也被证实会引起胰腺的病变。

供稿: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部战区总医院  祁兴顺

IBD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讲者:王蔚虹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报告时间:2019年9月29日  08:20~08:40


IBD患者并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危险增加,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不同国家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二者并发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1)共同的发病机制:IBD相关基因NOD2突变可影响造血干细胞发育,此外免疫异常或感染也可能是导致两种疾病并发的因素。(2)一种疾病促进另一种疾病:针对IBD的免疫抑制治疗,或诊断性射线暴露,可能抑制了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潜在恶变的细胞失去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杀灭,导致恶变细胞克隆生长、繁殖。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IBD增加淋巴瘤危险。


IBD合并血液系统肿瘤预后差,且两种疾病的部分治疗方案存在矛盾,例如免疫抑制剂治疗IBD可能产生骨髓抑制,影响造血功能。最佳治疗方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IBD,其机制可能为免疫重建、清髓和移植后预防GVHD的免疫抑制剂应用同时控制了IBD病情。

供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陈宁

IBD与血栓

讲者:陈东风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报告时间:2019年9月29日 09:00~09:2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 CD),其特点是慢性炎症,伴有异常的凝血和血液高凝状态。在全国消化病年会胰腺与整合医学分会场,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陈东风主任针对这种临床常见疾病做专题讲座,指出IBD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较健康人高3倍, 在IBD活动期此风险则高达16倍。约1%~8%的IBD患者存在血栓栓塞,IBD患者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2倍,且青少年中更高。由于血液高凝状态的存在,肠道微血栓形成增加,进而引起肠黏膜坏死,促进溃疡形成,加重IBD炎症反应。因此,应警惕IBD血液高凝风险,避免出现血栓栓塞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IBD高凝状态机制主要涉及:肠道粘膜炎症反应、凝血因子增加、异常血小板激活和血小板集聚、纤溶系统异常、内皮功能损伤、遗传因素和激素等药物使用。陈东风主任总结本领域全球研究进展:2014年加拿大IBD与静脉血栓防治共识意见中提出,IBD住院患者如果没有合并活动性出血或非大量出血推荐予以抗凝治疗,但是具体抗凝治疗方案尚有争议,因此本领域存在重要临床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供稿: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王斌

IBD与胃肠道菌群紊乱

讲者:李宏宇 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报告时间:2019年9月29日 11:30~11:5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其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其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普遍认为IBD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等所致。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IBD患者中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优势菌或抑炎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加及优势菌单菌种之间的比例失调和某些正常菌的过度增生等方面。

供稿:中国人民解放军

北部战区总医院  祁兴顺

点击查看“胰腺+整合医学”专场完整日程!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年会直播平台,观看所有视频!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Power by DedeCms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