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维生素D含量与克罗恩病发病的因果关系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黄范钰 沈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
本文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微科研社学术支持
阅读导引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症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与低纬度地区相比,在光照不足、维生素D自然合成较少的高纬度地区发病率较高。由此产生了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患克罗恩病风险的假设,并得到了多份研究的支持。这些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低于正常人。然而,克罗恩病发病本身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即克罗恩病发病本身是否会导致维生素D水平降低也存在可能性。
一项在护士人群中的研究发现,较高的25[OH]D水平与较低的患克罗恩病风险有关。然而,这项研究中维生素D水平并没有直接测量,而是根据身体活动、饮食以及其他与维生素D水平有关的替代测量方法估算得到的。通过直接测定患克罗恩病者诊断前、诊断期间、诊断后血清中25(OH)D水平,更好地搞清楚低维生素D与克罗恩病发病的因果关系。同时,维生素D和克罗恩病的关联是否取决于与维生素D相关基因多态性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研究进展
低血清维生素D含量已被证实与克罗恩病有关。然而目前尚不明确是低水平维生素D引发了克罗恩病,还是克罗恩病降低了血清中的维生素D含量。美国一项研究在部队人群中的研究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军事部门和地理区域将患有克罗恩病的美国军事人员(240人)与随机选取的未患有克罗恩病者的对照组240人进行配对研究。测量了患病人群在诊断前、诊断期间、诊断后三个时间段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其具体的检测时间点分别为距离诊断时间8年前至3年前(pre-2),3年前至3个月前(pre-1),以及诊断前3个月到诊断后21个月 (pre-0)。同时调查了维生素D受体和维生素D相关基因型多态性,并考虑了吸烟,季节,入伍状态和工作分配等因素,综合推算出了患克罗恩病的概率。结果发现在诊断以前样本中的维生素D水平和克罗恩病并不相关。但是在诊断为克罗恩病后的样本中发现克罗恩病与维生素D水平(P=0.01; OR=0.51)之间成负相关关系。虽然在维生素D水平与维生素D受体或基因多态性之间未发现相互联系,但发现维生素D受体Taq1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独立于维生素D水平)之间发现了一定的关联(P=0.02)。
点评
这一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是迄今为止对25(OH)维生素D水平与克罗恩病发病率之间关系的最直接和较为全面的探究。在诊断前的维生素D水平和克罗恩病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由此引发了对于之前所谓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克罗恩病的发展的相关论点的质疑。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发现了克罗恩病和诊断后维生素D水平降低之间的联系,这表明两者作用的趋势可能是克罗恩病降低维生素D水平。这项研究的临床意义还在于补充维生素D以防止未来克罗恩病的发病不再被推崇,因为它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补充维生素D并非是毫无风险的。相反,在诊断后的21个月内观察到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表明在克罗恩病发病后,测量与纠正维生素D水平以减少低维生素D对机体的潜在不利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点评专家
沈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
注:原文来自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Oct 4. pii: S1542-3565(19)31083-3.作者和点评人在原文基础上有修改。
作者:黄范钰 沈骏 来源:IBD学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