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吴登强教授:肠道微生态与IBD发生密切相关

2021-04-25 05: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吴登强教授:肠道微生态与IBD发生密切相关,Hp根除或可导致IBD发生?



投稿发送至DDP@high-med.com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随着对疾病的深入了解、诊断手段的发展和生物制剂的问世,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目标从改善症状、临床缓解,逐步提高至无激素临床缓解、黏膜愈合、以及深度缓解(临床缓解+黏膜愈合)的水平,更有学者提出组织学愈合的理念。达标治疗策略提高了IBD患者的治疗目标,强调围绕目标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动态过程,有助于规范疾病管理,改善患者预后。但达标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针对此类问题,“消化界”邀请了来自中国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副院长吴登强教授,请他分享一下目前达标治疗的难点问题,以及中国台湾在治疗IBD中与大陆不同的举措。


一、目前炎症性肠病实现达标治疗

的最大难点在哪里?


国际上已将“达标治疗”提升为IBD的治疗目标,但事实上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目前,IBD达标治疗的最大困难有三方面。


1. 药物治愈率不高


IBD的药物研发,是一个逐渐改善的过程,从只能控制症状到维持病情稳定,再到尝试治愈。目前,使用药物治疗后,有30%左右的患者能够达到病情持续稳定,但比例较低。所幸新的药物一直在研发之中,希望将来能够研发出新的药物,提高治愈率。


2. 新型药物价格昂贵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要实现IBD的达标治疗,最快方法就是使用降阶梯治疗,从治疗初期就开始使用新型生物制剂,但由于生物制剂价格昂贵,目前几乎没有国家和地区可以这样做。所以,需要在药物使用和疗效中找到一个平衡。目前中国台湾IBD治疗的现状是,必须先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如果治疗无效,再申请使用生物制剂,但也不一定会批准,这就会导致延误治疗。


3. 达标治疗不是一个固定目标


达标治疗的目标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起初症状改善称为达标治疗,之后是黏膜愈合,再到病理及影像学正常,乃至改变整个疾病进程。当前,达标治疗的最高目标是内镜下观察和病理切片均确认无溃疡和炎症。但是,病理切片可能会遗漏病灶,因此,需要在内镜仔细观察后进行多点采样,再送去病理科检查,如果没有病变,才是真正的达标治疗。但目前要达到这个判断标准还是比较困难。


二、台湾地区目前实施全民健保制度,其对于IBD治疗有哪些特殊要求?


台湾地区全民健保制度将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权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价值。在台湾,一般门诊除挂号费之外,患者需要部分负担门诊费用,大概五百多台币,无论门诊用药从几万到几十万,都只需要花费五百多台币即可,住院则需要负担10%的住院费用。但IBD是一类慢性疾病,长期治疗给患者和健保单位都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健保制度规定IBD患者要想使用生物制剂,必须拿到重大伤病卡。其次,健保制度规定,IBD患者在其他传统药物都使用无效、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或符合急性危重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时,才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早期,IBD患者在使用四周左右的生物制剂后必须停药,同时在6个月之内不能申请用药,除非患者自己支付费用。现阶段通过与健保谈判,IBD患者可以持续用药46-54周(视不同生物制剂而定),同时再次治疗的间隔时间也缩短为3个月。将来内地可能也会面临这类问题,诸如生物制剂的使用时间、间隔周期等。


三、两岸在IBD整治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与内地消化科专家的交流已经十几年,感到这些年内,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IBD。正如吴开春教授和陈旻湖教授所介绍的,目前IBD学组是整个消化领域最活跃的学组。IBD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严重的并发症和致死性,需要更多的关注。而内地整个有关IBD的研究进展很快,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出来,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内地的医疗品质。同时,内地有庞大的IBD患者群,整个台湾地区的IBD病例数在一万五左右,而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患者数就超过了一万五,这么大的患者群对于开展研究非常有利。当前IBD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是狭窄,诊治过程中需要明确狭窄是由什么引起的?是急性发炎肿胀引起的狭窄,还是慢性纤维化引起的狭窄?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目前全世界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据我了解,陈旻湖教授团队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他们通过磁共振检查(MR)对这两种狭窄进行鉴别,这对于狭窄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东南亚地区IBD发展较晚,因此,我们对于IBD的研究也落后将近十年。不过,目前我们正在迎头赶上。由于两岸具有相同的基因背景,但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有差异,这样有利于探讨环境因素对IBD的影响。希望将来有机会两岸可以在这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四、台湾地区主要关注IBD研究的哪些方面?


IBD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而慢性炎症也是多种疾病发病的病因。通过对大量健保档案进行分析,发现IBD与帕金森病和痴呆症、心肌梗死、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都有关,其问题根源可能就是疾病慢性化。慢性化会产生多种激素或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将来IBD的研究,可能会更关注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过去十几年,台湾IBD患者数增加了十五倍左右,如此迅速增长的发病率,绝对不是基因改变导致的,原因可能在饮食环境因素。虽然西化饮食导致IBD发病率增加,但在那些饮食无西化的地区,IBD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推测微生态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敏感,会随着饮食、天气、心情等迅速变化,最有可能解释IBD的迅速增长差异。目前,内地和台湾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五、Hp根除之后IBD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根据台湾地区的研究,发现相比没有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患者组,根除Hp患者组发生IBD的比例增加,同时,诸如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的很多免疫性疾病也在增加,考虑与机体免疫相关。使用抗生素根除Hp时,根除的不止是Hp,还会改变肠道微生态。不同的根除药物和根除时间,微生态的变化也不相同。有些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可能需要一年才能慢慢恢复过来;有些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不能恢复,将来有可能会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因此,何时根除Hp,如何根除是需要考虑的。如果不根除,可能会诱发溃疡出血及癌症,这种情况需要根除;但绝大部分患者都是感染了Hp但是没有出现症状,这种情况是否要根除依旧是个问号。由于日本胃癌的发病率世界第一,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全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Hp根除计划,将来是否会导致包括IBD在内的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目前还不清楚,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