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胃癌早筛,“胃”健康而来

2021-12-05 02:30 来源:未知 【我要咨询】 【我要预约】 编辑:admin

胃癌早筛,“胃”健康而来


根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全国胃癌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三。胃癌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是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怎样优化现有筛查流程从而更好地实现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 


长海医院消化科李兆申院士及其团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大规模科学研究发现并筛选了与胃癌最为相关的因素,分别为:年龄、性别、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比值、幽门螺杆菌抗体,最终制定了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3个等级:

  • 17~23分为胃癌高危人群,强烈推荐胃镜精查;

  • 12~16分为胃癌中危人群,推荐胃镜精查;

  • 0~11分为胃癌低危人群,可定期随访。


长海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作为全国胃癌早筛多中心研究单位,率先通过对现有体检系统改造,增配了胃癌早筛一整套系统流程,对完成相关项目的体检者,作出详细胃癌风险评估,并在体检报告中给出合理的建议。对于中高风险人群开通胃镜精查绿色通道,可以直接转介至消化科门诊。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几项危险因素吧:


1. 年龄


2014年全国胃癌分性别分地区年龄别发病率


 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5岁之前各个年龄组胃癌发生率较低,至80~84岁达到高峰。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在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2. 性别


2018年胃癌全球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胃癌在男性中更为普遍,在发达国家,胃癌在男性中诊断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2倍。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为1.83。2014年的全国胃癌发病数据显示从40~44岁组开始,男性胃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尤其在55~64岁组,男性发病率约是女性的2倍。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相关。


3. 胃泌素17(G-17)


G-17是由胃窦 G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能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G-17 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血清G-17低提示胃窦黏膜萎缩。但血清G-17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这可能是由于癌组织大量破坏泌酸腺体和迷走神经末梢, 使胃酸分泌缺失,胃内处于低酸状态,从而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反馈性升高。


4. 胃蛋白酶原比值(PGR)


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内分布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而胃蛋白酶能够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通过检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以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PG可分为PGⅠ和PGⅡ2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可以分泌。PGR即PGⅠ与PGⅡ的比值,当胃黏膜萎缩时,腺体和主细胞的数量减少,被幽门腺或肠上皮化生代替,引起血清PGI的水平下降,而PGII水平仍保持稳定甚至有轻度增加,从而导致PGR水平下降。


5. 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72%的胃窦癌相关,Hp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除Hp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Hp一般不会自行消除,建议感染者在肠化生前就开展Hp规范根除,从而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作者:上海长海医院   来源:胰腺病杂志


投稿邮箱:DDP@high-med.com


关键字:

大连胃肠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建于1964年,医院占..【详细】

专家团队更多>>
    医院概况 | 医疗动态 | 专家团队 | 诊疗技术 | 康复案例 | 就医指南 | 来院路线
    大连胃病医院胃肠科 © gayy.com.cn 版权所有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学工街7号
    电话:

    备案编号:湘ICP备120069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