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已于1994年被WHO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实现幽门螺杆菌的准确诊断和成功根除对于改善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耐药现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诊治相关技术层出不穷。如何看待,如何应用好这些新技术新武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可能更好地为我们解决临床所需。
1. 与幽门螺杆菌诊断相关的技术—有/无。非侵入检查包括尿素呼气试验,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血清学试验,前两者可作为根除后评估。侵入性检查常用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HE染色及内镜下观察幽门螺杆菌也可辅助诊断。对于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临床应用条件、阳性/可疑阳性结果的解读都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2. 与幽门螺杆菌治疗相关技术—耐药检测。幽门螺杆菌耐药是阻碍其根除治疗的首要因素,药敏检测将为提高幽门螺杆菌首次根除率或者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的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依据。现今药敏检测方式主要包括传统体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如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E-test法。或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如PCR法,FISH法,幽门螺杆菌全长测序。对于不同方法优缺点,阳性判读指南,敏感性特异性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为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治疗提供选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