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已发表的大量GERD临床研究,2018年“胃食管反流病里昂共识”对本病诊治规范进行了更新。林琳教授将为大家解读2018年GERD“里昂共识”,与大家分享其新颖点:①病史、相关问卷和对PPI治疗的反应均不足以确诊GERD,但对GERD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②满足内镜表现为重度食管炎(LA-C和LA-D级)、Barrett食管病变黏膜长度>1cm、食管狭窄三者任一条件,或食管动态反流监测提示AET>6%可确诊为病理性反流。③内镜和pH值监测或阻抗-pH值监测结果无法确诊GERD时(包括LA-A和LA-B级、AET为4%~6%、反流事件为40~80次/24 h),“反流-症状相关性”可提供支持性证据。④食管黏膜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评分、DIS)、食管蠕动功能评估(包括EGJ低压、食管裂孔疝、食管动力低)和新阻抗指标(MNBI值、PSPW指数)均可为诊断GERD提供辅助性证据。⑤AET<4%或反流事件<40次/24 h可排除GERD。林琳教授指出:GERD机制复杂,症状多种多样,且有食管高敏感,对PPI治疗的反应有明显异质性。“里昂共识”在原共识基础上,更新提出了MNBI值、PSPW指数、EGJ—CI等新指标,将越来越规范地指导GERD的诊疗,并趋向个体化发展。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是一大类具有胃肠道症状但不能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来解释的疾病。心理社会因素是FGID的重要病因。FGID与心理疾病共病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病情较重的FGID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和干预是治疗FGID的关键,也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保障。FGID的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生活方式调整。调整饮食结构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部分FGID患者有效,例如胃食管反流病。低发酵、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饮食(FODMAPs)饮食对于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效。(2)心理社会评估。除详细了解FGID患者临床症状外,主要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依从性等几方面进行评估,为个性化指导和治疗提供依据。(3)综合干预。包括认知干预、社会、心理支持及生物反馈训练等。建立FGID的“生物-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体系,有助于提高FGID的治疗效果。